奇书网

奇书网>前赴后继和前仆后继区别 > 第三百九十三章 移风易俗换法改经(第2页)

第三百九十三章 移风易俗换法改经(第2页)

而在这股滔天浪潮中,峨眉再度站到风口浪尖,向世人宣示他的能力与雄心。

当然,随之而来的,还有日益尖锐的骂名。

不过,万事都分阴阳两面,天下佛教禅宗以及大多讲究正本清源的道教诸宗,都是对峨眉痛骂不已。不过,广大玄门弟子以及少部分以发扬道家影响为最高追求的道宗,却又是对峨眉推崇不已,认为峨眉之举使得道门确确实实凌驾于佛门之上,乃是光宗耀祖、扬眉吐气之举,更加认定峨眉乃是玄门正宗,于是投奔者愈众。

而在这样大的风波中,斗姆阁和无量山的两声布告很快就被淹没了。

初八初九转眼就到,情理之外、预料之中的,并没有人前来观礼。

事实上,巍宝山和无量山也不是真的想要办典。

布告中邀请的是滇文宗派,可滇文六大派里,其余四派,哀牢山是魔教,碧鸡山投了魔,而且处于封山状态,龙象庵与峨眉交好,感通寺与龙象庵交好,哪里会有人来。

至于一些小门小派,根本看不清局势,也不会轻易站队。

现在又发生了两佛归玄的事,滇文乃至整个西南,一片大乱,更不会有人在这个风口上前来拜山了。

不过,那两声布告,本来就重在广布,而非邀礼,有人来就好生招待,没人来更落得空闲。

而意外之喜在于,或许是因为滇文这两天的连番布告影响太大,叫人举棋不定,不敢轻易再下浑水,所以程心瞻预想中的哀牢山打上门来寻不痛快的事并没有发生。

这当然是好事,能让程心瞻腾出更多的精力放在无量教的教务上。

————

无量山现在是一派热火朝天。

数以万计的修者教众、虫蛇猛兽、符箓力士以及机关傀儡在无量山的核心山岭之间奔走,或是开山凿洞、或是飞廊架桥、或是平地打基、或是搬木运石、或是起楼造屋。五毒教的阴洞迷窟在飞速消失,楼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一间间、一殿殿,险恶如鬼域一样的无量山渐渐亮堂起来。

程心瞻做主无量山后,在诸多细则还没完全定下之前,首先颁布了三条大法令。其中第一条就是「大兴土木」,要求无量住人的明堂暗洞各占一半,所有议事枢机之所必须全部为明堂。

这还是因为程心瞻考虑到无量山的根基在御虫和阴毒上,允许保留原先山谷与地下的洞窟,作为培草育虫和闭关炼法所用,不然明堂的比例还要高一些。比如,三清山明堂暗洞的比例大概是在七三分,而崀山和火龙岛由于情况特殊,阴灵弟子比较多,是四六分。

以小见大,细微处见真章,其实每到一个宗门,从这些地方都能反映出一个法脉的特点。比如说五毒老祖做主无量山的时候,这山上就见不到一间楼阁,所有人都与虫蛇为伍,住在阴洞中。当然,这倒不是说住在洞里的就一定是魔教,像明治山和丹霞山,一个修活死人法,一个借地火炼丹,所以山上也多洞;像摇光山和枢机山,一个要观星,一个要引雷,那就是多楼。再比如巍宝山,专修星象神光,那基本就看不到洞,全是楼宇,一座比一座高。

而从无量山的法统特色来看,保留有一部分的洞穴育虫炼法便足以,并不需要都住在洞里。之前住洞,完全是因为五毒教历代教主自身的阴诡心思作祟,见不得太阳。程心瞻要改教换制,先就是要改这个地方,变换风貌,这也是叫无量山教众明白,改变是确确实实的。

另外,他将「大兴土木」放在法令第一条,除了移风换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要籍此重改护山大阵。那些新打的地基、深埋的础柱以及各种飞檐连廊,都是新大阵的一部分,参与到整座大山的灵气流转中去。

原来五毒教的「无量阴虿噬灵护山大阵」听着唬人,但在程心瞻看来,漏洞还是多的很。这套大阵主要是利用了山上的虫蛇与瘴气,对无量山下的山根和地脉结合得很少,甚至有些关联方式都和灵气的自然流转方向发生了冲突。

程心瞻通过大兴土木来重新梳理地脉,把这部分的缺漏给补足了,大阵的威力也在日益变强。

朱兼墨擅长机关傀儡之术,程心瞻让他做了总督官。

三条法令的第二条,是「去恶罚罪」。

无量山在这六七年里,虽然被万高鸣逐渐掌控,但用的都是种虫胁迫的手段,本质上山里还是那些作恶多端的魔头。现在公示要转为旁门,那也就到了清算的时候了,叫这些人互相举检,戴罪立功,量罪定刑,穷凶极恶的杀,罪责较轻的罚,还无量山一个朗朗乾坤。

贺济源修雷法的,又在雷府当过差,赏善罚恶正是他的本职,程心瞻任他为总刑官,专办此事。

这样一来,无量山里面的可用之人自然是大幅度减少,不过这也是没法子的事。魔门转旁门,不是一句布告就能完成转变的,剔除腐肉,方得新生。现在无量山处于封山状态,有程心瞻坐镇,这是清算的最好时机,等后面重新招徒,也就慢慢好起来了。

第三条,「改经换法」。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