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面对镜头微笑着颔首,神色沉稳。
“你好,谢谢。其实在我看来,学业和写作并非完全对立。
我写的是历史类小说的创作,这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历史学科的热爱和课外的大量阅读。
读史使人明智,很多课堂上、课本里的知识,通过写作的方式去梳理、运用和再创造,反而能让我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更深刻的理解。
当然,这需要合理规划时间,比如我会利用好周末和假期进行集中创作,平时上学则以保证学业为主,见缝插针地记录一些灵感和构思。”
曾艾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继续问道:“《覆汉》这本书,无论是历史背景的考据还是人物塑造,都显得非常老道,很难想象是出自一位少年之手。能谈谈你的创作初衷和心得吗?”
陈默微微笑了笑,说道:“初衷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个人比较喜欢历史,并且觉得有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如果换个角度,或者增加一些合理的想象,会很有意思。
读《三国志》和一些汉末野史时,就有很多想法,不吐不快吧”
陈默把初衷和心得都说了说,内容都很假大空,但总比说写小说是为了赚钱好。
大家都知道他月入十万了,他再直白的说出来,或许有部分人会认为他坦率、不会撒谎,但绝对会有更多的人眼红、看不惯他。
与其如此,不如说一些假大空的囫囵话更好一些。
曾艾又问:“那么对于‘天才少年作家’这个称号,你自己怎么看?”
“我啊?我坐着看哈哈,开玩笑的,其实这个称号让我有点惶恐,我觉得自己顶多算是个比较努力的‘历史爱好者’。
世界上真正的天才很少,更多的是像我这样,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然后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人。
如果我的经历能让大家觉得,好好学习和发展兴趣爱好并不冲突,甚至能互相促进,那我就很开心了。”
虽然是对过提纲,但陈默这般滑不溜秋的回答还是让曾艾很是意外。
对于这个采访她还是很看重的,在新闻这一行业打拼过几年的她知道,大众对于“天才”肯定是关注的。
哪怕是平平无奇的采访内容也会吸引到许多人来关注,而如果这个“天才”在采访时能狂傲一点。
曾艾相信,到时候绝对会吸引更多人的目光!
接下来,曾艾又问了几个关于未来规划、对网络小说看法等问题,陈默都应对得体,回答既展现了他作为学生的真诚,又不乏超越年龄的思考深度。
他甚至巧妙地提到了历史类小说在网络文学中的独特价值和发展潜力,隐隐与上午吴总的期望相呼应。
当然这一点陈默也是有意说出来的,顺嘴就能取得吴总好感的事他不会拒绝。
整个采访过程持续了大约四十分钟,陈默始终保持着沉稳从容的态度,言谈举止得体,给在场的人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叶妍看向陈默的美眸早已闪着星星,少女总是早熟,同龄的男生有像陈默这般“成熟”的太少了!
采访结束后,陈默主动向曾艾、摄影师以及在场的郑阳表示了感谢,态度谦和。
郑阳陪着陈默和叶妍走到公司的电梯口,拍了拍陈默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