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气风发。
“发自肺腑。”
“腑…腑…”
才第三个就惨遭淘汰,沐婉宁不禁怀疑这些所谓的才子究竟读的什么书。
随后,排在第四顺位的沐婉宁往下接:“俯首帖耳。”
周野接道:“耳鬓厮磨。”
【呸!登徒子。】
“磨杵成针。”
“针锋相对。”
一连串的成语对接下来,大量行人被瞬间吸引而来,而这其中就有柳思南和崔元等人。
“呵,成语对接吗?虽比不上飞花令,却也别有一番趣味。”
“崔兄说的是,听闻这奇珍阁老板略有小才,只因出身商贾,故而没能参与科考入仕。
所以每逢佳节来临,便会举办各种文学交流,以此抒情。”
崔元轻笑点头:“倒是个懂附庸风雅之人,走吧,我等也过去瞧瞧。”
一般情况下,像崔元这种顶级权贵是瞧不上这种街边文比的。
兴许是心血来潮、亦或是心情大好,这才想着过去凑凑热闹。
…
沐婉宁:“巧笑嫣然。”
周野:“燃糠自照。”
此刻,将近二十位儒生已淘汰到仅剩四人,而周野与沐婉宁仍屹立不倒。
“照…照…在下输了。”话落,书生自觉退到一旁。
“照本宣科。”沐婉宁的上位书生接道。
周野接:“科头箕踞。”
“踞…踞…在下输了。”
随着这唯二的书生认输,第二场至此落下帷幕。
对此结果,有书生发出疑问,道:“这是成语吗?为何在下从未读过,莫不是兄台随口拼凑之词?”
“是啊,在下附议。”
闻言,吴化文笑着解释道:“此句确为成语,科头是指不戴帽子,而箕踞则指席地而坐。此成语一般用以描述农户耕作后的景象。”
此话一出,那两名儒生顿觉脸颊生疼,羞得低下头。
试问,多年寒窗苦读,到头来竟还不如一商贾,实在有够讽刺。
周野拱手施礼:“吴老板才识底蕴竟如此深厚,在下佩服。”
吴化文摆手道:“诶,周公子过奖了,小可不过是闲暇之余,时常研究此道,当不得底蕴深厚这等评价。”
“倒是公子连连速接妙词,当真令小可叹为观止。
一旁,沐婉宁望着周野那得意的嘴脸,恨得银牙紧咬,下意识跺着脚。
【气死我了,这浑蛋明明就…哼!算了。】
这时,崔元一行人走来,见沐婉宁竟然在此,不由眼前一亮。
“想不到竟能在此巧遇沐小公爷与安宁郡主,还真是有缘呢。”
满朝权贵皆知,崔元对沐婉宁心仪已久。
奈何沐婉宁和皇长孙萧星河早已订下婚约,而今萧星河虽生死未卜,却也无人敢上沐府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