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谢各位看到这里,第二卷一共接近17万字83章,最开始的预计是一百章左右,但秉承着不水文的理念压缩到了83章,删掉了一部分包括线头与线尾的弗肯,以及耀素教会的一小部分事情。
从文章最开始我写了一段散文,原文是:
马的眼睛里盛着整片草原的倒影,它的膝盖永远朝向地平线。可当人的脊椎在斧刃下发出脆响,当指甲翻卷进泥土长出蹄的形状——您瞧,他正用折断的肩胛骨丈量大地,鬃毛从溃烂的皮肤里钻出来,像黑色的菌丝。
餐桌上的银叉突然刺穿燕麦草,瓷盘里躺着三分熟的夕阳。那匹系着丝绸领结的生物正在咀嚼自己的同类,它的牙齿在烛光下泛着珍珠光泽。此刻窗外传来指甲抓挠门板的声音,介于马蹄与手掌之间的某种器官,正重复着人类敲门时的礼貌节奏。
我们总在驯化什么。要么把草原钉进马厩的西面墙,要么把双腿锻造成弯曲的金属。当第一个爬行者学会用门牙撕开生肉,当第一匹马用前蹄握住红酒杯——亲爱的,您衣柜里挂着的究竟是西装,还是刚刚蜕下的马皮?——《马镇之旅》
这段散文的作用就是强调整个第二卷的内容围绕的主题——身份认知。
弗肯到底是人还是马、玛琳又是人还是马,弗肯是拯救小镇的人还是毁掉小镇的人,而克劳德又到底是循环的开始,还是循环的结束。在这一卷里绝大部分人都身着两个“身份”,就像是踩在两艘船上,而这两艘船偏偏背向而驰,你只能选择一个放弃一个身份。而可悲的是,书里的人是没有选择的,他们的每一步都在被各种力量推着走。即便是强如纳姆莱斯也一样会被耀素教会压着,放弃主教的身份,被迫求助于克劳德。
而其他的人更是毫无选择的权利,人类在这本书里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可悲的、控的、无知且弱小的存在。
我在构建第二卷的时候是是以玛琳的视角进行的第一层创作,最开始我是打算将玛琳的故事作为主线,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将弗肯作为这一卷的主线,一方面是我觉得弗肯的警察身份和所受的教育更适合一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弗肯身为人,但转变成“马”的阅读体验会比玛琳更为冲击一些。
弗肯的故事其实被拆解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自然就是最开始的背景故事,第二部分则是与帕托尔融合后的故事,而第三部则是我放弃掉的关于“最后”一位弗肯也就是之前说的线头与线尾的故事,这个最开始我是做成的隐线写于故事之中,并没有打算和读者首接说明,甚至首到写道末尾前几天我都在思考到底是要将线头与线尾的故事借助克劳德之口说出来,还是就此隐埋在故事里,让喜欢的人一点点挖掘出来。
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说出来,借助克劳德的嘴将整个故事大致的讲述了一遍。一方面是因为作品的阅读量非常差,甚至跌落到了个位数,一度让我有一种写不下去的感觉。另一个就是考虑到这个平台的问题,更多的是听众而不是读者,所以很少有人会认真思考里面的暗线,听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几乎不会复看。
我觉得有暗线的作品是好作品,但埋了却无人看见,那就是失败的作品,所以综上两点我最终还是自己将线头与线尾的弗肯这件事情爆了出来,虽然没有细写,但还是决定说出来,以免有人真的想到了会认为是个漏洞从而影响听感或阅读感。
整个故事横跨二十五年,二十五这个数字也是相加出来的,并不是闷头一想得出来的。时间上的设定也是一个隐线,我没有首接在文章里表明,各位可以自己想想也可以等会看底下的图片,这个是方便各位理解故事的时间线。
总的来说就是这些事情,也希望看到这里的人可以留下一些意见或者建议,如果您觉得本书还不错,那就请留下一个书评,非常感谢。
PS:第二个提示词是“身份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