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有所值,虽死亦往。
幸运之神仿佛特别青睐队长。
在无数次枪林弹雨里冲杀,队长总能险中求胜,绝地逢生。
经过血与火的洗礼,队长更加坚定勇敢。
梁政委特别喜欢这个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也队长渐渐地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小头领。
而李支书始终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
嫉妒吞噬着李支书的心。
魁伟的队长成了压在他面前的阴影。
人啊,往往这样:不相干的人无论他有多成功,都不会引起人的嫉妒;越熟悉越亲近的人一旦成功,往往就会种下嫉妒乃至仇恨的种子。
李支书对队长也由嫉而恨了。
他甚至希望队长在一场战斗中牺牲。
只有队长的牺牲才能反证他的英明睿智。
只有队长的牺牲才能消除他心头的嫉恨。
然而死神总忘队长而却步。悍不畏死的人,难道连死神都害怕?
队长的道路他走不下去。他要另辟蹊径也走出一条坦途。
梁政委的作战室里经常会出现李支书的身影。
今天是情况汇报,明天是问题探讨,李支书积极塑造着思想上要求进步的青年角色。
这个青年甚至还能在梁政委愁眉不展时献上奇策良谋。梁政委身边正需要这样的人。李支书和队长,一文一武,成了梁政委的左膀右臂。
李支书心理平衡了吗?
没有。
嫉恨的种子一旦发芽,就会蓬勃发展。
比肩于队长,还不能让他走进心理舒适区。
压过队长一头,这才是他的最低理想。
于是,有了关于队长的流言。流言的内容是,队长酒后放言,没有他队长,梁政委什么也干不成。
李支书把这样的流言带给了梁政委,梁政委问:“小李,你认为小陈会说这样的话吗?”小陈指的就是队长。
李支书故作沉思,然后说:“小陈这个人没文化,大老粗一个,取得些成绩难免会骄傲,说这样的话也大有可能。”
“你和小陈的关系怎样?”梁政委继续问道。
“不错呀。小时候一起玩耍过,长大后一起打过工。”
“看来,你俩接触虽多,但你对他了解不深。我可以肯定地讲,那样的话不是小陈说的。以后不要再轻信这样的流言。制造这流言的人一定别有用心,想要让我们将帅失和,渔翁得利。”
一计不成。他想不到,梁政委对队长的信任竟然达到坚不可摧的地步。只要梁政委在,队长他是扳不倒了。李支书的心里夹带着也对梁政委生起了怨恨。怨恨如毒瘤,滋长得快,扩散得也快。
终于,小鬼子被赶走了,梁政委也接到新的任命去别的地方开展工作。接替他的是王书记。王书记倒是和李支书意气相投,如鱼得水般,李支书成了王书记身边最红的人。
那一年,斗严家园的大地主严顺开。王书记派队长率工作组进驻严家园。上战场杀小鬼子,队长英武果决。可是面对年迈孱弱的严顺开,队长却下不了狠手,工作迟迟无法推进。王书记大为恼火,改派李支书前去坐镇。
李支书雷厉风行,组织了盛大的批斗大会。批斗大会还没有结束,严顺开便被吓死。严顺开的田产被分了,金银珠宝被搜了。李支书一战成名,被表彰为斗地主的先进模范。王书记也因此得到上级的肯定。
在王书记的时代,李支书混得风生水起,而队长逐渐成为边缘人物。嫉恨的潮水终于退去了,露出的是珊瑚般美丽的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