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精神病患者是怎样的 > 第22章 无声较量后的暗流涌动(第1页)

第22章 无声较量后的暗流涌动(第1页)

雨滴开始敲打咖啡馆的玻璃窗,发出细密而持续的声响,像无数只手指在轻叩。陆长年没有立刻离开,他需要这片刻的独处,来沉淀刚才与顾沉岩二次交锋后翻涌的思绪。

顾沉岩最后那个了然又带着兴趣的眼神,像一枚冰冷的针,刺入了陆长年的认知。对方不仅察觉到了他的试探,甚至可能……乐在其中。这是一种基于绝对自信的反应,仿佛棋手遇到了一个值得对弈的对手。

陆长年端起己经微凉的咖啡,喝了一口。苦涩的液体滑过喉咙,带来一丝清醒。他意识到,与顾沉岩的较量,己经脱离了简单的警察与潜在嫌疑人的范畴,进入了一个更复杂、更危险的层面——精神层面的博弈。顾沉岩代表的,是一种高度组织化、理性化的“疯狂”,它拥有自己的哲学基础、美学体系和严密的防御机制。

常规的侦查手段,恐怕难以撼动其分毫。

他结账离开,走入淅淅沥沥的雨中。雨水打湿了他的头发和肩膀,带来冰凉的触感。他没有快步跑向停车场,反而放缓了脚步,任由雨丝拂面。

在这种被雨水包裹的独处中,他体内的“工具”似乎变得更加活跃和清晰。

科塔尔的低语在雨声中显得格外空灵:“雨水冲刷着尘世的污浊,也冲刷着存在的痕迹……你我皆是过客。”这种万物终将消亡的虚无感,此刻反而成了一种铠甲,让他能够冷静地面对顾沉岩那种深不可测的掌控力所带来的压力。

司汤达综合征则开始重新诠释眼前的雨景。灰蒙蒙的天空、湿漉漉的街道、行人匆匆撑起的彩色雨伞……构成了一幅流动的、带着忧郁诗意的画卷。他放任自己感受这种美,如同进行一种精神上的舒压。他需要保持自己感知的敏锐,但不能被顾沉岩带来的压迫感所僵化。

而他的左手,异己手,在雨水的冰凉中,传来一种异样的“清醒感”。它不再有指向性或震颤,而是呈现出一种蓄势待发的、近乎狩猎本能的专注。仿佛它也知道,真正的对手己经出现。

回到警局,他换下湿外套,坐在办公桌前。他没有立刻投入工作,而是拿出一个空白的笔记本——不是警方的标准记录本,而是他自己的私人笔记。

他翻开新的一页,在页首写下了“顾沉岩”三个字。

然后,他开始梳理,不是梳理案件线索,而是梳理他对顾沉岩这个“人”的认知。

·表象:纹身师,艺术家,冷静,理性,专业,善于控制,美学风格冷峻黑暗,带有哲学思辨性。

·潜在身份:与螺旋眼睛符号群体高度相关,可能是核心成员或重要关联人。对符号学、神秘主义有深入研究。

·性格特质:极度内敛,掌控欲强,智力超群,可能具有反社会人格倾向(缺乏共情,将一切视为工具)。

·动机:未知。传播某种意识形态?进行某种社会实验?追求个人力量的极致?

·弱点:未知。其高度理性本身可能是一种弱点?对“同类”或“有趣对手”的可能兴趣?

写到这里,他笔尖停顿了一下。

“对‘同类’或‘有趣对手’的可能兴趣”。

这或许是唯一的,也是危险的突破口。顾沉岩似乎对他产生了某种探究欲。这种兴趣,源于什么?是因为他警察的身份?还是因为……顾沉岩可能隐约察觉到了他内在的“不同”?

陆长年无法确定。但这可能是他目前唯一能利用的杠杆。

他合上笔记本,将其锁入抽屉深处。他知道,接下来的行动必须更加小心。他不能主动靠近,那会显得急切和可疑。他需要创造一种“自然”的引力,让顾沉岩自己靠过来。

在之后的日子里,陆长年严格保持着公务合作的姿态。他与顾沉岩的沟通仅限于邮件和电话,讨论宣传设计的最终定稿,语气专业而疏离。他没有再提起任何关于符号或哲学的话题,仿佛那次试探只是无心之举。

同时,他加强了对自身“工具”的掌控训练。他更加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实践那种“分离”技巧——感受司汤达的美,但不沉溺;接收弗雷格利的信号,但不扰;监控异己手的动向,但不强行压制。他像一位驯兽师,与自己体内的猛兽逐渐达成了一种更高级的、基于相互理解和有限合作的默契。

他也并未放松对“泥火坊”和“蓝鸟”酒吧其他线索的跟进。只是这些调查似乎都陷入了僵局。“泥火坊”的旧员工排查没有发现明显异常;对“蓝鸟”酒吧的暗中监视,除了确认那个角落确实常有特定人员聚集外,也没有获取更实质性的信息。那个符号群体,隐藏得比想象中更深。

就在宣传设计项目接近尾声,即将进行最后一次成品交付时,陆长年接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电话。是队里负责内部纪律监察的同事打来的,语气严肃,让他去一趟监察办公室。

陆长年心中微微一沉。他自问行事谨慎,不该有什么把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