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重生娱乐圈儿 > 第14章 收割前夜(第1页)

第14章 收割前夜(第1页)

王猛的动作很快,或者说,是沈源画出的那张“北京安居”大饼驱动着他疯狂工作。几天后,他就在沈源指定的区域找到了一套符合要求的两居室,虽然老旧,但收拾得干净整洁。

沈源亲自去看了看,没发表意见,只是点了点头,当场支付了半年租金。看着王猛激动又惶恐地接过钥匙,沈源知道,套在这条忠犬脖子上的缰绳,又收紧了一环。

安顿好王猛这边,沈源的注意力回到了他的商业版图上。

《调音师》光盘带来的十五万利润,他没有让其躺在保险柜里发霉。他将其分成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五万元,继续投入高校网络的深化运营。他让王猛挑选了几个能力突出、背景相对干净的俱乐部骨干,给予他们更具体的区域管理权限和更高的“劳务补贴”,让他们负责维护和拓展各自学校的渠道,并开始尝试将网络向天津、河北等周边高校辐射。他要将这张网织得更大,更密。

第二部分,五万元,被他注入了新注册的两家“听雨”系空壳工作室。这两家工作室的法人代表,一个是王猛远房亲戚的身份(被王猛完全控制),另一个则是通过刘通的关系找到的、背景清白急需用钱的北漂。沈源需要更多的“白手套”来分散风险和进行更复杂的资本操作。

第三部分,剩下的五万八千多元,他留作了机动资金,用于应对突发机会和维持工作室的日常运转。

做完这些,沈源将郭凡和赵志成叫到了工作室。

郭凡因为参与了《英雄》DVD花絮的剪辑工作,整个人的精气神都提升了一大截,不再是之前那个郁郁不得志的文艺青年,眼神里多了几分自信和对沈源的敬畏。赵志成则依旧沉浸在他的技术世界里,但对沈源的指令执行得一丝不苟。

“郭导,《星空》的投递有回音了吗?”沈源问。

“有了!沈导!”郭凡连忙汇报,“釜山电影节的‘广角镜’单元和克莱蒙费朗的短片竞赛单元都入围了!虽然只是入围,但己经是天大的好消息了!”

沈源点了点头,这在他的预料之中。《星空》的质量加上他精准的投递策略,入围是大概率事件。

“很好。准备一下,可能需要你出国一趟。”沈云吩咐道,“费用工作室出。目标是拿奖,最低目标,也要多认识几个选片人、影评人和潜在的海外发行商。”

“明白!”郭凡激动地应下,这对他来说是梦寐以求的机会。

“志成,”沈源转向赵志成,“光盘的生产和质量把控不能松懈。另外,我交给你一个新任务。”他拿出一份简单的需求说明,“研究一下,能不能做一个简单的后台系统,把我们各个高校销售点的光盘销售数据,每天汇总上来,不需要太复杂,能看清每天哪个点卖了多少就行。”

赵志成接过需求,推了推眼镜,虽然觉得这要求有点奇怪(卖个光盘还要数据汇总?),但还是毫不犹豫地点头:“没问题,源哥,给我点时间。”

沈源要的,是数据的雏形。哪怕再简陋,也能让他对渠道的掌控力提升一个层级,能更清晰地看到资金流动和渠道效率。

打发走两人,沈源独自坐在里间,面前铺开着最新的关系图和资产列表。

高校网络初步成型,覆盖超过二十所高校,核心骨干十余人,影响学生数万。

“听雨”系工作室达到西家,业务涵盖活动执行、内容制作、版权运营(光盘)和待开发的领域。

现金储备(扣除近期开支)接近十万。

拥有郭凡(导演)、赵志成(技术)、王猛(管理)三个核心工具人,并初步建立了控制机制。

与“新画面”等大公司建立了微弱的联系,留下了未来合作的伏笔。

盘子己经铺开,虽然还不大,但骨架己经搭起来了。

接下来,他要考虑的是,如何让这个盘子产生更大的效益,如何将现有的资源和影响力,进行变现和扩张。

他想起了之前那份名单上,另一个被他标注了许久,但一首没去触碰的名字——一个此时还在广告公司做文案,但几年后会凭借一系列神级营销案例声名鹊起的策划鬼才。

或许,是时候去接触一下了。

沈源拿起笔,在那个名字上轻轻画了一个圈。

他不需要朋友,但他需要更多、更专业的“大脑”来为他服务。用利益网罗,用手段控制,这是他信奉的准则。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沈源走出工作室,没有回宿舍,而是沿着街道慢慢走着。他看着这座庞大而充满欲望的城市,感受着空气中躁动不安的气息。

他知道,自己就像一只潜伏在黑暗中的蜘蛛,己经织好了一张初具规模的网。接下来,就是等待猎物上门,或者……主动出击,去捕捉那些更肥美的目标。

收割的季节,快要到了。

而他,己经磨利了镰刀。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