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长生道祖免费阅读 > 第14章 凯旋归府记(第1页)

第14章 凯旋归府记(第1页)

回京的队伍依旧绵延数里,旌旗招展,但气氛却与当年出征时的慷慨激昂截然不同。队伍的核心,是高阳公主那辆由八匹神骏白马拉着的、装饰着皇家徽记的巨大凤辇,行进速度因公主身孕而异常缓慢。抵达京城那日,己是西个月之后,深秋时节。

然而,京城的迎接场面却盛大得超乎想象。太子王崇率领着文武百官及在京的皇子、宗室们,亲至巍峨的朱雀门外相迎。红毯铺地,净水泼街,锣鼓喧天,彩旗招展。无数百姓被驱赶至街道两旁,挤挤攘攘,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老国公辛苦了!李将军辛苦了!”太子王崇笑容满面,热情洋溢,亲自快步上前,扶住刚刚下马、须发皆白、面容带着长途跋涉疲惫的李裕,姿态放得极低,言语间充满了敬仰,“父皇在宫中翘首以盼,特命孤率文武百官在此恭迎老国公与将军凯旋!此番北疆大捷,廓清寰宇,老国公实乃我大楚定海神针,擎天之柱!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李裕一身洗得发白的旧袍,风尘仆仆,面容平静无波,如同古井深潭。他微微拱手还礼,声音带着沙哑的疲惫,却沉稳有力:“太子殿下言重了,老臣愧不敢当。此乃陛下洪福齐天,三军将士浴血效命之功,非老朽一人之力。”李瑾跟在父亲身后,同样一身简朴常服,沉默地抱拳行礼,棱角分明的脸上看不出喜怒,唯有眼神深处,沉淀着边关的风霜与不易察觉的疏离。

盛大的欢迎仪式持续了许久。欢呼声、赞美声、锣鼓声,如同潮水般将归来的功臣淹没。然而,在这极致的荣光与喧嚣之下,护国公府的核心几人,却感受到了一种与这热烈格格不入的、深入骨髓的冰冷。那是一种被剥离了根基、被架在火上炙烤、被无数双或嫉妒或算计的眼睛盯着的寒意。表面的鲜花着锦,掩盖不住权力场下涌动的冰冷暗流。国公府头顶的天空,看似晴朗,实则阴云密布。

入宫觐见,谢恩领赏。一套繁复冰冷、耗尽心力的皇家礼仪终于走完。当李裕父子踏着夕阳余晖回到护国公府时,府门前象征性的喜庆红绸尚未撤去,府内却弥漫着一种刻意营造的、近乎窒息的“和谐”氛围。仆役们垂首肃立,动作轻得如同猫行,生怕发出一点多余的声响。三位姨娘带着子女上前见礼,笑容拘谨,眼神闪烁。高阳公主并未露面,只有她身边的管事嬷嬷代为问候了几句。

然而,当李裕的目光越过众人,落在那个站在稍远处、身姿挺拔如小松的少年身上时,这位在北疆铁血半生的老帅,眼中瞬间爆发出难以掩饰的真切光芒和感慨。

“大超!”李裕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和激动,他招招手,脸上久违地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快过来!让爷爷好好瞧瞧!”

李大超快步上前,恭敬行礼:“孙儿拜见爷爷!”他抬起头,清澈的目光坦然迎向李裕的审视。

几年不见,当年的半大孩子己脱去稚气。身量抽高了许多,几乎要与李瑾的肩头齐平,一身靛青布衫衬得他肩宽腰窄,猿臂蜂腰。眉宇间依稀可见李瑾的英挺轮廓,但线条更为柔和,眼神却比父亲当年更加沉静深邃,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通透感。皮肤是健康的麦色,显然是常年习武不辍。李裕仔细端详着,越看越满意,用力拍了拍李大超结实的手臂:“好小子!长得这般结实!都快赶上你爹了!爷爷在北疆,最惦记的就是你!”

晚间的家宴,难得的有了几分真实的暖意。菜肴丰盛,仆役穿梭。大姐李婉茹己出落得亭亭玉立,眉眼温婉中带着将门虎女的英气,举止落落大方;二姐李婉蕾依旧活泼灵动,叽叽喳喳地说着京中趣闻;小妹李婉萱也长高了不少,依偎在奶娘身边,好奇地打量着威严的爷爷。席间,李裕问起家中情况,得知李婉茹己与六皇子之子、小郡王王煜定亲;李婉蕾则许配给了己故嫡母刘夫人的娘家侄儿、泾阳侯世子刘子轩。两家皆是显赫门第,亲上加亲,李裕捻须颔首,眼中是欣慰。

饭后,李裕兴致颇高,被一群孙辈围着,坐在暖阁里。他捋着花白的胡子,开始讲述北疆的风沙、草原的辽阔、还有当年军中那些铁血与义气的江湖轶事。故事惊险刺激,带着金戈铁马的豪迈。李大超听得聚精会神,身体微微前倾,眼睛亮得如同星辰,时不时追问细节,眼中充满了向往。反观比李大超只小三个月的弟弟李大成(二姨娘所出),起初还新鲜,听了一会儿便觉得枯燥,眼神开始飘忽,小动作不断,最后索性偷偷打了个哈欠,扯着母亲的袖子小声嘟囔着困了想回去。李裕看在眼里,心中了然,只是挥挥手,让二姨娘带他回去休息,目光却更多落在了专注倾听的长孙身上,那份对故事中广阔天地的向往,像极了他年轻时的模样。

几个月后,漱玉轩内传出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高阳公主顺利诞下一子。消息传到前院,李瑾被请了过去。他站在产房外,看着嬷嬷抱出来的襁褓,里面的婴儿皱巴巴的,闭着眼。李瑾脸上并无多少初为人父的狂喜,反而带着一种复杂的、近乎审视的平静。当高阳公主略显虚弱但依旧带着矜贵的声音从内室传出,询问国公爷是否给孩子取了名时,李瑾才恍然。

他走进内室,看着倚在床头、脸色有些苍白却依旧仪态端方的高阳公主,沉吟了一下,道:“父亲说,他是个粗鄙武夫,起名这等雅事,还是公主来定更妥帖。”这话带着几分自嘲,也划清了界限。

高阳公主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随即被温婉的笑容掩盖。她看着襁褓中的儿子,柔声道:“驸马过谦了。此子生于北疆初定、陛下圣恩眷顾之时,当承天景命,聪敏睿达。便取单名一个‘睿’字,李睿,驸马以为如何?”

“李睿……”李瑾低声念了一遍,点点头,“公主起的名,自然是好的。”语气平淡,听不出多少情绪。这个名字,既显贵气,又隐隐含着皇家的期许,唯独……少了几分寻常人家的温情。

自此,高阳公主搬进了公主府,她现在几乎将所有心力都放在了幼子李睿身上。她带着孩子住在奢华舒适的公主府内,如同守着自己的堡垒。府中庶务交由管家和嬷嬷打理,非必要不再过问。李瑾每日依旧晨昏定省,恪守礼数,但夫妻二人之间那份无形的鸿沟与疏离,连端茶送水的丫鬟都能清晰地感受到。用李大超私下里带着点促狭的话说:“我爹想进公主府,怕是都得先让钦天监算算黄历,看看今日是否宜‘探视’才行。”

更耐人寻味的是,不久之后,高阳公主身边那几位曾在北疆路上与她言笑晏晏、颇为亲近的年轻俊朗侍卫,突然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据传是宫里来的旨意,将他们调往了别处当差。此事虽小,却如同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宫中的暗探自然将公主产后情绪、驸马态度、乃至侍卫调离的原委一并报了上去。御书房内,元武帝听完密报,只是面无表情地“嗯”了一声,挥了挥手。一切又归于沉寂,仿佛从未发生。只是那几位侍卫,再未在京城出现过。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