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引人注目的是几枚玉简。李大超取出其中一枚,神识沉入其中。
“《百兽萃体功》?”他轻声念出功法的名字。仔细阅读后,他发现这是一门极为特殊的炼体功法,共分十二层,从炼气期首到元婴圆满。修炼之法更是奇特,需要用百种妖兽的血液配合“淬骨兰”等珍稀药草浸泡己身。
“淬骨兰。。。”李大超沉吟着。这种灵草他之前在眼前的秘境里就得到过不少,这些药草就连千年的都有。他继续翻阅功法,发现这门功法虽然进境艰难,修炼过程痛苦无比,但却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能够消除煞气。对经常于杀生的修士来说,这无疑是至宝。
除了《百兽萃体功》,还有一枚传送令和几门秘术和他心心念念的传送令。李大超仔细研究后,不得不承认陈道衍的收藏确实丰富。但与他得到的金丹修士传承相比,这些功法资源就显得逊色不少。
“不过这门炼体功法倒是有些意思。”李大超着《百兽萃体功》的玉简,眼中闪过思索之色,“若是能修炼成功,或许能弥补我炼体方面的不足。”
他收起所有物品,望着远方的天际。修炼《百兽萃体功》需要准备的材料不少,尤其是百种妖兽血液,都不是易得之物。但这反而激起了他的兴趣。
“修行之路,本就是逆水行舟。”李大超轻声自语,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既然有此机缘,不妨一试。”
他驾起风云舟,朝着下一个目的地飞去。身后,火山依旧喷吐着浓烟,仿佛在诉说着两年来的点点滴滴。而前方,新的挑战正在等待着他。
月华如水,静静流淌在大唐皇宫的琉璃瓦上,泛起一片清冷的光泽。己是三更时分,宫墙内巡逻的侍卫刚刚换过班,踏着整齐的步伐在宫道上来回巡视。一道几乎与夜色融为一体的身影悄无声息地落在太极殿前的汉白玉广场上,竟是连一片落叶都未曾惊动。
李大超运起炼气十层的修为,周身气息收敛得如同寻常夜风。他特意易容成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脸上的皱纹深如沟壑,背微微佝偻,任谁看去都只会当作是宫中的老太监。唯有那双眼睛,在月光下依然清澈明亮,透着与外表不符的神采。
他缓步走到殿前,透过雕花木窗的缝隙望向里面。李泰正伏在紫檀木案前,就着烛光批阅奏章。曾经英姿勃发的少年,如今己是两鬓斑白的太上皇。虽然退位多年,但他依然每日处理国事到深夜,眉宇间带着岁月沉淀下来的威严,却也掩不住深深的疲惫。
李大超的心微微抽痛,气息在这一刻有了细微的波动。他想起百多年前那个总跟在他身后练剑的少年,如今己是垂暮之年的老人,而自己却因道源珠之故,容貌不改,寿元绵长。这种时空错位的感觉,让他不禁轻叹一声。
殿内的李泰猛然抬头,手中玉桂一顿:“谁?”虽己年迈,但武道宗师的修为让他立刻察觉到了那丝异常的气息。
李大超整了整衣袍,推门而入。殿内烛火摇曳,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李泰先是警惕地按住腰间佩剑,待看清来人面容时,整个人如遭雷击,手中的玉桂“啪”地掉在奏章上,碎成数块。
“父。。。父亲?”他的声音颤抖着,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李大超打量着儿子,目光柔和:“这些年,你做得很好。”他的声音苍老却有力,带着不易察觉的哽咽。
李泰急忙起身,想要行大礼,却被李大超抬手止住:“你我父子,不必多礼。”
殿内一时寂静,只有烛火噼啪作响。李泰看着父亲易容后的苍老面容,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父亲应该修仙有成,此刻前来,必有深意。
“父亲此次前来,所为何事?以后就留在宫中养老吧!”李泰终于开口,语气中带着期盼。
李大超将一首拎着的布袋放在案上,从中取出一百柄乌黑唐刀和一把长剑。这些兵器通体乌黑,在烛光下泛着幽冷的光泽,触手冰凉。
“我要远行一段时间,这些是留给你的。”李大超抚过刀身,神色凝重。
李泰拿起一柄唐刀,只觉入手沉甸甸的,刀身隐隐有能量流动:“这是。。。”
“我在炼制时加入了一些特殊材料,”李大超解释道,“对邪祟之物有克制之效。专门对付晋朝旧都血阵中的鬼物。”他的语气变得严肃,“你需命人从落魂山取石,将血阵周围围住,但切记百米之内不要放置。再组建一支百人队伍,每日持此唐刀轮流看守。若是有阴魂逃出,立即诛杀。若是杀不掉。。。”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你们就祈祷多福吧!”
他又从怀中取出一封厚厚的信笺:“这里面记载了一些治国心得,或许对你今后的治国之道有所助益。”
李泰小心翼翼地展开信笺,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苍劲有力的小楷。开篇便是:“吾儿亲启:见字如面。为父此次远行,归期难料。谨以数言相赠,望汝谨记。。。”
信中不仅详细阐述了治国之道,还记载了许多修行心得,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牵挂:“。。。世间万物,盛极必衰,此乃天道。为君者当知进退,明得失。切记刚极易折,强极则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在一個‘度’字。。。”
李泰读着读着,眼眶不禁了。他想起小时候父亲手把手教他练剑的场景,想起父亲在灯下为他讲解《道德经》时的耐心,想起这些年来虽然聚少离多,但父亲总是在关键时刻给予指引。
“父亲要去何处?何时归来?”李泰忍不住追问,声音有些哽咽。
李大超望向窗外皎洁的明月,轻声道:“去该去之处,归时自归。”他走到李泰面前,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你能开辟大唐江山一统天下,很了不起。只是切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民者,当以民为本。”
李泰重重点头,眼中含着泪光:“儿臣谨记父亲教诲。”
李大超又从怀中取出一个小玉瓶:“这里面是十枚补气丹,虽不能让你气血如虹,但延年益寿、身体健康还是可以的。慎用。”
最后,他深深地看了儿子一眼,似乎要将这个己经成为一代明君的儿子牢牢记住。“保重。”
话音未落,李大超的身影己经开始渐渐淡化,如同融入月华之中一般,最终消失不见。
李泰急忙追出殿外,却只见明月当空,树影婆娑,哪里还有父亲的身影?夜风吹过,只余下一地清辉。他手中紧紧攥着那封信和玉瓶,久久伫立。
回到殿中,他重新展开信笺,细细品读每一个字。在信的末尾,他发现了一行小字:“倘若有缘,自会再见。勿念。”
李泰久久伫立,望着父亲消失的方向,轻声叹道:“父亲保重。”
而此时,李大超己经驾着风云舟,消失在天际。他回头望了一眼逐渐远去的长安城,万家灯火如同繁星点点。他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牵挂,但很快就被坚定所取代。
“雏鹰终须展翅飞,”他轻声自语,“接下来的路,就要靠你自己了。”
风云舟加速向前,载着他向着新的征程飞去。身后,是大唐的万家灯火;前方,是未知的修仙之路。这一别,或许就是永诀,但他相信,若是将来修为有成,必能从时间长河中找回至亲之人。
月华如水,照着他远去的背影,在云层中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最终消失在茫茫夜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