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王洋手上的王羲之“大展宏图”,是她亲眼看到王洋从张大伟手上两百块钱购买的。
现在,王洋竟然说这幅字可能是比她手上两百万的张大千山水图还要好,她如何能不震惊。
只是因为她的父亲就喜欢收藏古董,她也听说过这个圈子经常有人捡漏。
甚至有人花几百块钱买的东西,最后价值上亿。
所以,虽然亲眼见到了王羲之的“大展宏图”,王洋只花了两百元。
但是刘妍还是听话的坐下望向王洋:“嗯,我都听你的。
我相信你不会坑我的,等一下你若确定了这幅王羲之的‘大展宏图’是真迹,我肯定买下送给我的父亲。”
王洋听到刘妍如此说,只是微微点头,开始研究手上的王羲之的“大展宏图”。
仔细的看了几眼,王洋立刻确定这幅“大展宏图”属于一眼假的东西。
若是正常情况下,遇到这种东西,王洋都不会看第二眼。
但是此刻不同。
这幅王羲之的“大展宏图”是他提前用金玉神瞳广场过的。
早就已经确定了这幅字迹就是真迹,是价值千万以上的真迹。
所以,就算是现在看着眼前的王羲之“大展宏图”字迹是一眼假,王洋也没有失望。
甚至还觉得这才是正常的。
毕竟若是非常容易看出它是真迹,在张大伟手上那么长时间,张大伟不可能看不出,店内的鉴宝老师傅也不会看不出。
也不可能让他有机会捡漏。
所以,在检查前王洋就觉得这幅王羲之的“大展宏图”肯定是另有玄机的。
“是画中画吗?”
王洋看着眼前的王羲之“大展宏图”一眼假,心中顿时想起了一种收藏字画的手段。
战乱时期,人们为了保护好手中的字画真迹,会临摹一幅覆盖在字画的表面。
这样就会形成一种特殊的画中画。
有人看到画,也只会看到字画的表面,并不能看到真正的字画。
所以哪怕是懂行的看到了字画,也只会当做字画是一幅赝品,不会起了不该起的心思。
和平年代,也有一些人因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不敢让人发现自己的财富。
有了名家字画真迹,不敢对外展示,也用此种方法,在字画的表面盖上一层临摹的仿品。
这样,就不会有人发现字画真迹在他们的手上了。
这幅画表面是属于一眼假,真正懂行的人,都不会看第二眼。
但是在金玉神瞳的注视下,它却散发着价值千万以上才会有的金色光芒。
所以王洋敢断定眼前的王羲之“大展宏图”,是一幅画中画。
如同当初的那幅唐伯虎仕女图,是标准的画中画。
只需要把表面的一层“大展宏图”揭开,立刻就能够看到真正的王羲之“大展宏图”。
心里确定了这一点,王洋立刻就让店内的两位老师傅,帮他准备揭画的工具,他准备亲手揭开表面的一层画,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