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穿越到抗联的抗日 > 第94章 一代名将的眼光(第2页)

第94章 一代名将的眼光(第2页)

5部大功率电台和100对对讲机。

药品,手术器材,纱布。

还有各式各样的地雷五万枚

李文远原本只是例行公事般地汇报物资交接情况。但周将军却示意他坐下,亲自给他倒了一碗热水,眼神中带着赏识和探究,显然对这位“神秘后勤官”的事迹早有耳闻。

而李文远也对这个,第五军军长——一位极具战略眼光和坚定意志的抗联名将很有好感。他不太同于赵司令的多疑谨慎,为人比较低调。但是说出的话又非常有见解,可以说一针见血

这天晚上,一碗热腾腾的野菜汤下肚,驱散了身上的寒气。周保中放下碗,用树枝拨弄了一下炭火,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

“文远同志,你从关内来,见识广,又有门路。你觉得,咱们东北抗联,出路在哪里?”

李文远知道这是周将军在考校他,也是真心想听听他的看法。他沉吟片刻,结合自己知道的历史,谨慎地说:“将军,我觉得鬼子一首在谋划一场,让我们亡国灭种的行为……光靠我们自己在山里跟鬼子硬拼,太难了。”

他伸出两根手指:“第一,绝不能幻想南边的常凯申会真心实意出兵打鬼子!他现在的心思,全用在‘屠杀我们’和跟鬼子眉来眼去、试图妥协上!指望他,东北就完了!”

“第二,也别指望什么国际调停、国联主持公道!”李文远语气带着一丝嘲讽和无奈,“那些西洋强国,眼里只有他们自己的利益。我们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他们看来,根本不值得为了我们去得罪日本这个东亚强国!国际援助或许会有,但绝不能作为依靠,最终只能靠我们自己!”

第三,要联合,但要改造。山林里还有很多其他的抗日救国军、义勇军,他们有打鬼子的热血,这是好的。但是!”他加重了语气,“很多队伍纪律涣散,甚至骚扰百姓,这样得不到民众真心支持,就是无根之木。所以,联合他们可以,但必须加以整顿,加强教育,清除坏分子,才能真正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接着是第西根手指,他的目光投向地图上牡丹江一带的广袤山林:

“第西,要有根。我们不能总是流窜作战。必须下决心,在牡丹江乃至更广的区域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有了根据地,我们才能建立自己的兵工厂,哪怕最初只能复装子弹、造些手榴弹;才能设立被服厂,让战士们冬天不受冻;才能有相对安全的后方医院,受伤的同志能得到救治!没有根据地,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第五根手指竖起,他的声音压得更低,却更显重要:

“第五,要耳聪目明。必须建立一张秘密的交通站网络,像人体的血脉一样,传递消息,运送物资。更要千方百计,打入敌人内部!鬼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成了聋子、瞎子!”

最后,他五指攥成拳头,重重地砸在膝盖上:

“也是根本!要有自己的‘粮草’!打仗就是打钱粮。我们不能一味靠民众支援,要尽可能自己想办法,开辟财源,长远打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东北父老减轻负担,我们才能坚持下去!”

周军长他看向李文远,眼神深邃,他没想到这个年轻人的战略眼光会这么全面“文远同志你说的太对了,当初张政委和赵司令跟我说起过你,他们都说你是我们抗联的救星,现在看果真是这样”

周军长停顿了一下:“文远同志,你要记住,抗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极大的耐心、毅力和智慧。你带来的物资,是雪中送炭,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能自己‘造血’的筋骨!”

两人这一番推心置腹、高屋建瓴的畅谈,让李文远对周军长的远见卓识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六点,完全说中了抗联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与他所知的历史走向暗合。

只是这是后期太多人总结出来的,李文远只是套用了后人的总结经典。

在与周军长商讨完对根据地未来的发展计划后,李文远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看似随意地提起了话题。

“周军长,这次过来,看到咱们西、五军的同志们士气高昂,有了这批装备,肯定能更好地打击敌人。”李文远先铺垫了一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