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抗日联穿越 > 第114章 终于到东北了(第1页)

第114章 终于到东北了(第1页)

“都活动活动,喘口气儿!”李文远压低声音招呼着。这五十来个党中央派来的宝贝疙瘩——以魏团长为首的政工干部和180名原东北军的军事骨干,虽说都是好样的,但这长途跋涉、提心吊胆的劲儿,谁也够呛。

他不敢多歇,赶紧带人从密林里,其实是从空间里掏出来,带着人往外掏家伙事儿。唰唰唰,一人一支油光锃亮的莫辛纳甘步枪,配上满满的子弹袋。

“李同志,你这……”魏团长看着这些簇新的苏制步枪,眼神里有关切,也有疑问。他来之前,上级首长特意交代过,这位李文远同志神通广大,是打通这条生命线的关键人物,要绝对信任,但也提醒他凡事多留心。

李文远嘿嘿一笑,凑近些小声说:“老魏,放心!我用那边的身份买的,路子稳当着呢!”他指了指北边。这话半真半假,但足够应付。

魏团长是明白人,知道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只要武器能到手,来源不必深究,便点了点头,不再多问。

那些东北军出身的军官们更是实在,一摸到这扎实的“水连珠”,个个眼睛放光,哪还管它是从哪儿来的?有枪在手,打鬼子就有底气!

李文远安排大伙儿隐蔽休息,自己则找了个高点的地儿,小心翼翼地把电台架起来。这玩意儿可是他和赵司令约好的救命线。

“滴滴答答……”清脆的电键声在寂静的林间响起。李文远聚精会神地发报:

“己安全抵达萝北县北一百八十里外边境,人马均安!预计两日内可进入萝北县境,请速派员接应!”

发完报,李文远靠在一棵大树上,擦了把汗。这时节,东北的天儿己经开始热乎起来了,林子里也有了点夏天的意思。他不由得有些恍惚。

“真快啊……去年离开汤旺河的时候,也是夏天尾巴上,这一转眼,又一个夏天了……”他喃喃自语。算起来,从接受任务离开抗联去找“娘家”,到现在带着“娘家人”回来,差不多小一年的光阴就这么蹉跎在路上了!这一年里,一半多的时间都在赶路、等待、周旋,真正干事的时间反倒没多少。

他心里惦记着张政委、夏军长,还有那个脾气倔但仗义的赵司令。不知道这一年里,他们怎么样了?西征顺不顺利?鬼子又搞了什么新花样?

各种念头在脑子里转悠,但最多的,还是一种快要到家的急切和即将投入战斗的兴奋。

“歇够了没?歇够了咱就得接着赶路了!”李文远站起身,对休息的同志们喊道,“早点跟接应的弟兄们碰上头,早点回家!”

李文远率领着这支两百多人的特殊队伍,小心翼翼地穿行在苍翠欲滴的东北林海。

一进入东北地界,气氛明显变得更加紧张。李文远不敢有丝毫大意,早早放出了几架小型无人机,像无声的猎鹰,在队伍前方和侧翼数公里外的高空盘旋侦察。这个看似超前的举动,将在未来某个关键时刻,拯救大多数人的性命。

时值盛夏,东北的原始森林展现出它最富饶美丽的一面。参天的红松、白桦、柞树撑开巨大的华盖,阳光透过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

林间空地上,各种不知名的野花竞相开放,紫的、黄的、白的,点缀在绿毯般的草地上。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松脂的清香,树干上长满了肥厚的木耳,草丛里藏着圆滚滚的蘑菇,当然,非专业人士不敢轻易采摘。

偶尔有受惊的狍子或野兔从灌木中窜出,引得战士们一阵低呼。有枪法好的战士拿出步枪准备射击,李文远等人也并没有反对,一枪打死。众人七手八脚上去,开膛破肚当然一只狍子肯定不够分的,在配着干粮吃着,倒也是一种滋味。

李文远透过无人机传回的高空画面,看着脚下这片壮丽山河:连绵起伏的绿色山峦如同波涛汹涌的海洋,蜿蜒的河流像银色的丝带穿梭其中,天地广阔,气象万千。

他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这么美丽的风景,这么壮阔的白山黑水,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啊!凭什么让小鬼子在这里横行霸道!”近两年的战斗生涯,让他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和守护的责任感。

而那些重返故土的东北军官兵和政工人员,感受则更为首接和强烈。他们贪婪地呼吸着家乡熟悉又陌生的空气,那混合着松针、黑土和野花的气息,是关内任何地方都无法比拟的。有人忍不住蹲下身,抓起一把黑得流油的泥土,紧紧攥在手里,眼眶瞬间就红了。

一个挂着中尉衔、脸上带着刀疤的汉子,看着眼前茂密的榛子树丛,声音沙哑地对旁边的同伴说:“老弟,瞅见没?这玩意儿,咱小时候没少嚯嚯(祸害)。烤熟了,那叫一个香!等打跑了鬼子,哥说啥也得整它一大麻袋,坐炕头上磕!”

旁边一个年轻些的士兵,用袖子擦了擦眼角,低声啜泣起来:“班副……我想家了……想我娘包的酸菜馅饺子了……那年撤的时候,我娘塞我兜里俩热乎饼子,我没舍得吃……都馊了……”他的话引起了周围一片压抑的哽咽声。

一位年纪稍长的东北军少尉,拍了拍年轻士兵的肩膀,目光望着远方,语气沉重却坚定:“兄弟们,别哭!把眼泪憋回去!咱东北爷们儿,流血不流泪!当初上头一道命令,让咱撤,咱心里憋屈啊!眼睁睁看着老家丢了,父老乡亲遭罪,咱还被全国人戳脊梁骨骂“孬种”“软骨头”‘不抵抗’……这口气,憋了这么多年了!”

他猛地提高音量,像是在对所有人宣誓:“如今,咱回来了!就算把这条命扔在这白山黑水间,也得告诉全中国、告诉小鬼子:咱东北爷们,不是孬种!这家,是咱们的!就是死,也得死在夺回咱家的路上!”

“对!死也得死在家里!”

“跟狗日的小鬼子拼了!”

人群里响起一片低沉的、却充满决绝的应和声。家国仇恨、屈辱与责任,在这一刻化为了更坚定的前行力量。

政工干部们理解地看着这群情绪激动的东北汉子,没有过多干涉,只是默默地加快脚步,或者递上水壶。几个月的共同跋涉,生死与共,早己让这两支原本背景不同的队伍融为了一体。

夜幕降临,队伍在背风的山坳里扎营。战士们轮流警戒,不敢有丝毫松懈。李文远则再次发挥他的“特殊技能”——趁着夜色,放出小型无人机,对营地周围数里内的山道、河谷进行了一次悄无声息的空中侦察。

屏幕上传回的热成像画面显示,除了偶尔窜过的野兔和狍子,并无任何人类活动的热源。确认安全后,李文远才放心地收回无人机,回到无烟灶旁边。

跳动的火光映照着他、政工团的魏团长以及原东北军的王队长,他上尉军衔,是这支混编队伍中名义上军衔最高者,三人的脸庞。他们围坐在一起,摊开一张简陋的地图。

“王队长,魏团长,”李文远指着地图上的萝北县位置,“再往前大概90多里路,就进入萝北地界了。这里离第六军的防区很近。我估计,来接应我们的,很可能是第六军的同志。”

他顿了顿,眉头微蹙:“不过,我离开根据地有一段时间了,现在那边具体情况怎么样,鬼子有没有新的扫荡,张政委和赵司令的指挥部是否转移,这些都不清楚。我的想法是,我们得先尽快找到第六军的人,然后通过他们,向张政委或赵司令汇报我们这边的情况,等候下一步的行动方向。”

魏团长和王队长听后,都深以为然地点点头。王队长用树枝拨弄了一下火堆,沉声道:“李同志考虑得周到。咱们现在就像没头的苍蝇,必须先找到主心骨。第六军夏军长和张政委都是信得过的,找到他们,咱们的任务才算完成了一半。”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