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大人言之有理!”
“字字珠玑!”
“金玉良言!”
“臣附议!”
“军校一开,必使斯文扫地,礼崩乐坏!”
文官队列中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许多官员纷纷出列表态,支持孔颖达。
建立军校!
这己不仅仅是理念之争了,更触及到了文官集团的核心利益和话语权。
站在文官角度,科举制度是他们垄断政治权力,维持社会地位的基石。
而军校,相当于开辟了一条平行的、绕开儒家经典考核的精英晋升通道。
这将分流社会上的优秀人才,严重威胁文官集团在朝堂上的绝对优势地位。
“孔大人,请继续!”李恪却是微微笑了一下,还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孔颖达见李恪如此镇定,心中莫名有些烦躁,低哼一声,深吸口气:
“其西!”
“如今天下初定,海内虽安,然民生犹待恢复。国策当以与民休息为先!”
“兴建此等规模之军校学堂,供养众多生徒,其屋舍、粮秣、器械、俸禄,无一不需耗费巨万钱粮!”
“若将此等巨额费用,转而用于赈济灾民、兴修水利、鼓励农桑!”
“岂不更能彰显陛下,爱民如子之仁心?”
孔颖达深深一礼,痛心疾首道:“陛下,为一干武夫耗费如此国帑,恐非……恐非明君之所为!”
最后一句。
孔颖达说得稍显委婉,但意思非常明确:
你李世民要是坚持搞这个劳民伤财的军校,就不是爱惜民力的明君了!
李恪心中暗赞。
驳斥的真是漂亮!
先是从意识形态攻击,说建立军校是霸道、暴政,与王道、仁政相悖。
接着又从破坏府兵制,导致武将割据入手。
指出军校会形成一个强大的“军官团”,破坏朝廷的“兵将分离”制度,成为未来军阀割据的温床。
其次又从与科举制度争利,败坏人才取向切入,言明建立军校,祸乱风俗。
最后更是从财政和民生角度攻击,将军校定性为耗费巨大的‘形象工程’。
这显然与李世民一首标榜的‘节俭’、‘休养生息’政策背道而驰。
孔祭酒不愧是当世大儒,攻击角度果然刁钻老辣,层层递进!
果不其然!
此言一出。
连一些中立的官员也开始窃窃私语,觉得孔颖达说得确有道理。
毕竟。
花钱的地方太多,军校听起来就是个吞金兽。
若真要建立,又得花多大的一笔钱?
李世民看向孔颖达缓缓开口:“孔爱卿,你的谏言,是否尽数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