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李世民眉毛一挑,来了兴趣:“确有此题,其解法精妙,颇费思量。”
其他大臣也都点头。
鸡兔同笼,算是《孙子十经》中很经典的一个问题,他们基本都学过。
“儿臣想与父皇比试一番解题速度!”
李恪笑道:“就以此题为例,我们各自计算,看谁先得出正确答案?”
大唐的数学水平,放在当前这个时代,毫无疑问是世界最领先的。
唐朝的国子监,便专门设有“算学馆”,堪称当时的国立理工大学。
官方指定了十部算经,作为教材,这便是后世著名的《算经十书》。
其中包含了《九章算术》、《周髀算经》、《孙子算经》等巨著。
能解决许多复杂的实际数学问题,如鸡兔同笼、工程分配、赋税计算等。
然而。
其解题方法多依赖于算术技巧和逻辑推理,过程往往较为繁琐复杂。
李世民闻言,心里也升起一股好胜之心。
他虽身为帝王,但也是文武双全,岂会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畏战?
当即朗声道:“可!朕便与你比上一比!诸位爱卿做个见证!”
“是!陛下!”
房玄龄等人也纷纷露出感兴趣的神色。
他们都学过算经,深知此题需一番计算,正好看看秦王殿下有何妙招。
李恪取过两张纸,递了一张给李世民,自己留了一张,然后朗声出题: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八十八头,下有二百西十西足。问雉兔各几何?”
题目条件比《孙子算经》原题更复杂,数字更大,增加了计算难度。
“父皇,请!”
“开始!”
两人同时拿起笔。
李世民凝神静气,开始运用传统的“砍足法”、“假设法”进行推演。
反观李恪,做出了让所有人瞠目的举动。
他没有进行任何假设推演,而是首接在纸上写下了两个奇怪的式子:
解法一:
设兔有x只,则鸡有(88-x)只。
4x+2(88-x)=244
4x+176-2x=244
2x+176=244
2x=68
x=34
得:兔34只,鸡88-34=54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