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向李恪的目光充满了欣慰和赞赏。
这个儿子,总是能给他带来巨大的惊喜!
“恪儿!”
李世民拍了拍李恪的肩膀,满是欣慰:
“你为国献出如此祥瑞神技,功在社稷,利在千秋!朕心甚慰!”
“说吧,你想要什么奖赏?加封食邑?还是珍宝古玩,尽管开口!”
“朕,无有不允!”
无有不允!
皇帝金口一开,这是何等的恩宠和荣耀!
刹那间,殿内群臣看向李恪的目光满是羡慕。
然而,李恪的反应再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他没有立刻谢恩,也没有提出要求,反而微微躬身,问了一个问题:
“父皇厚爱,儿臣感激不尽。只是……”
“在讨要赏赐之前,儿臣斗胆询问父皇一句,不知父皇打算如何处置玻璃烧制,及后续产出之物?”
李世民闻言,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眉头下意识地蹙了起来:“这……”
他还真被问住了。
刚才光顾着高兴了,完全没细想这个问题。
如此重要的技术,自然要牢牢掌握在皇家手中,但具体由哪个衙门管理?
少府监?
将作监?
还是另设新衙?
产出的大量玻璃器又该如何销售?是官营专卖?还是允许部分民间参与?
利润又如何分配?……
这一切,都还没有一个成熟的章程。
李恪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问到了关键的核心:利益和权力的分配。
甘露殿内,刚刚缓和的气氛,似乎又因为这个问题,变得微妙起来。
“恪儿既然问起,想必心中己有丘壑?不妨说来听听,你有何意见?”
面对皇帝的询问,以及殿内众臣探究的目光,李恪不慌不忙,朗声道:
“回父皇,儿臣确有一些粗浅的想法!”
“儿臣的建议是,成立一家‘国营商号’!”
“国营商号?”
听到这个陌生的词汇,李世民和殿内所有重臣都愣了一下,满脸茫然。
商号他们懂,但“国营”二字何解?与国家经营的官营作坊有何不同?
“对!国营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