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瘦削的香肩,却因极力压抑而微微颤抖。
几乎一模一样的漂泊之痛、家国之思、物是人非的苍凉,与她内心深处隐藏的伤疤产生了毁灭性的共鸣。
那如潮水般汹涌而来的悲痛与感同身受,几乎将她的理智彻底淹没、吞噬。
这首诗写的不是诗,是她的魂!她的根!她午夜梦回时不敢触碰的痛!
沉默!
良久的沉默!
诗意蕴含的压抑与窒息,几乎凝固了空气。
整个五香馆都沉入了一片悲怆的深海,无人出声。
许久。
轰!!!
不知是谁先发出了一声长叹,随之而来的,是猛烈、深沉的沸腾与爆发!
“呜呼——哀哉!”
之前那位白发苍苍,身着儒袍的老者,竟再也顾不得平日仪态,当众以袖掩面,失声痛哭起来,哭声悲切苍凉,闻者无不动容:
“屈原再生,亦不过如此!不,此情此景,此诗此痛,犹有过之啊!”
“老夫想起了当年洛阳陷落,宫阙成灰,草木疯长于御道之景啊!”
“这……这是诗史!是血泪写就的诗史!”
“痛煞我也!”
之前那个看似粗豪的虬髯武将,此刻也是虎目含泪,泛着赤红: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老子当年随陛下征战薛举、刘武周,数月不得家音,最懂这其中滋味!”
“这李公子……他……他怎能把咱们这些刀头舔血的丘八之心思,看得这般透彻,写得这般戳心窝子!让人想哭都哭不出声啊!”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移情于物,物我同悲!此等笔力,己非人力匠心,而是天心!”
“是天以李公子之口,道尽这乱世苍生,黎民百姓的共同悲苦啊!”
“字字血泪!句句惊心!短短西十字!写尽一部亡国痛史!此乃千古绝唱!”
“此文当悬于国门,警示后人!当传于边塞,激励将士不忘家国之根!”
“李公子非是寻常词人,实乃诗史!他以笔为刀,蘸着血泪,刻下了这时代最深最痛的伤痕!”
“字字沉着,意境首似《离骚》之哀愤!”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看似极平常语,然以境苦情真,遂同于《六经》中语之不可动摇!”
“凄凉含蓄,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
赞誉声、痛哭声、激动的呐喊声、拍案叫绝声……不绝于耳,久久不绝。
许多宾客一边情不自禁地流着热泪,一边用嘶哑的声音高声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