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从容拱手,继续阐述,声音清朗:
“儿臣浅见,常言道:世事如棋局局新!”
“完美治世,并非一个亘古不变、僵硬刻板的标尺!”
“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理想状态。”
“儿臣认为,其具体内涵,本身会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演变、丰富!”
李恪此言一出,如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都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其一,时移世易!”
李恪伸出一根手指,开始具体论证自己的观点:
“三代之世,尤其西周初年,地广人稀,民风淳朴,可行井田之制,可施相对简约古朴之政。”
“反观而今!”
“我大唐疆域辽阔,幅员万里,人口繁盛!”
“事务之复杂,需求之多样,何止百倍于古?”
“若仍驾驭三代那般之一叶扁舟,如何能横行于大唐今日这片浩瀚汪洋?”
“其结果,非但不能致远,反而有倾覆之危啊!”
“《周易》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可见世间万物皆需因时而变,方能长久。”
“治理一个如此庞大的帝国,方法、制度,又岂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房玄龄、杜如晦等务实派重臣纷纷颔首。
他们身处权力中枢,每日要处理的政务千头万绪,深知时代早己不同。
完全照搬西周时的古制,根本行不通。
西周早年才多大点地?现在的大唐又多大?
那一套早落伍了!
“其二,在于完美之悖论。”
李恪伸出第二根手指:“若我们追求的,是一个没有诉讼、没有疾病、没有天灾人祸的完美世界!”
“这便如同追求虚无缥缈的不死仙药,本身就违背了天地阴阳消长、万物生生灭灭的自然之道。”
李恪目光炯炯看向李世民,也看向所有大臣:
“恪以为!”
“一个健康、强大的王朝,其真正的完美,并非体现在杜绝一切问题!”
“而在于三点!”
“其一!”
“它是否拥有强大的,抵御内外风浪的能力!”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