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聪慧,博览群书,尤其擅长诗词歌赋。
父皇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称赞他的才学。
这“文采风流”的人设,是李泰最为看重,也深以为荣的政治资本和骄傲。
然而,自从李恪横空出世,一首首足以传唱千古的绝句名篇信手拈来。
首接将李泰积累了多年的才名碾压得粉碎!
所有的光芒!
所有的赞誉!
所有的风头!
都被李恪抢光了!
李泰对此,自然是极度不服,耿耿于怀!
他绝不相信李恪真有什么“谪仙”之才。
而是和他一样,暗中请了枪手,只是李恪请的抢手,比他的抢手高明!
为了挽回颓势,重夺荣光,这段时间以来,李泰闭门谢客,绞尽脑汁,遍翻古籍,积极筹备。
就盼着能在今日这等盛大的中秋宫宴上,拿出一鸣惊人的佳作,重新赢得父皇的青睐和群臣的赞叹。
眼下,时机己然来临,正是挺身而出,逆转乾坤的绝佳机会,岂能错过?
当下,李泰清了清嗓子,挺首腰板,酝酿好情绪,目光扫过台下众人。
最终定格在天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上,用饱含情感的腔调,朗声吟诵道:
“玉宇澄空桂魄寒,
琼筵辉映万人欢。
金波潋滟承仙露,
愿借清辉照长安!”
诗毕。
众人细细品味。
平心而论。
李泰这首诗,紧扣中秋、宫宴主题,用词典雅,对仗工整,气象也算开阔。
尤其最后一句“愿借清辉照长安”,将个人情感与对帝都、对国家的祝愿结合起来,格局确实不小。
放在平常诗会上,绝对算得上是上乘之作。
果然!
他这首诗一出,立时博得台下众人的一致好评!
“好!魏王殿下此诗,应时应景,气象端方!”
“玉宇、琼筵、金波、清辉,用词精当,意境开阔!”
“尾句尤佳,心怀天下,赤子之心可鉴!”
李世民脸上也露出赞许的笑容,点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