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更比日月长。”
这首比前一首稍好一些,但依旧反响平平。
巧云继续诵读。
接下来的十几首,要么是堆砌“鹊桥”、“银河”等词汇,空洞无物;
要么是刻意模仿《雨霖铃》的凄婉,却只得其形未得其神,矫揉造作。
甚至还有一首通篇都在赞美苏妙卿小姐的美貌,与七夕主题相去甚远,惹来几声嗤笑,徒增笑柄。
楼内的气氛,渐渐从期待变得有些沉闷,甚至有人开始低声交谈,觉得这一环节恐怕难有惊喜了。
不少人更是频频将目光,投向二楼李恪所在的包间方向,猜测着那位李白,是否己经江郎才尽?
就在众人兴致缺缺之时,巧云拿起又一张花笺,看了一眼署名,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高声道:
“下一首,《七夕辞》——长孙涣公子作!”
“长孙涣”这三个字一出,顿时引起不小轰动。
“长孙涣?可是赵国公家的二公子?”
“是他!没想到长孙公子也来了,还亲自下场了?这下热闹了!”
“赵国公府诗书传家,长孙公子想必是有备而来!有好戏看了!”
众人的好奇心瞬间被吊起,长孙无忌位高权重,又有长孙皇后这重身份。
长孙涣毫无疑问是整个大唐最顶尖的贵公子,身份地位,非同小可!
巧云清了清嗓子:
“碧落银河净,
仙槎鹊驾通。
玉容惊暗度,
罗帐怯空逢。
丝缕难穿巧,
星津欲问功。
揽衣拾新月,
乞与梦魂同。”
一词诵罢,楼内出现了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相当热烈的赞叹声。
“好诗!好诗啊!”
“碧落银河净,仙槎鹊驾通!开篇便气象不凡,清丽脱俗!意境悠远!”
“玉容惊暗度,罗帐怯空逢!这似是将牛女相会与人间情思巧妙结合,既写天上年年相逢之‘怯’,又暗喻人间相思之苦?妙啊!”
“尾联更是精妙!由乞巧而发问星津,最终落于‘乞梦魂同’的痴想,情深意切,余韵悠长!”
“格律严谨,对仗工整,用典巧妙,意境清空雅致!长孙公子大才!”
“此诗当为目前最佳!恐怕足以与上一环节的《雨霖铃》一较高下吧?”
“休得胡言乱语!意境风格迥异,如何比得?但确是难得佳作!”
赞誉之声如同潮水般涌来,无论是真心欣赏,还是有意曲意逢迎。
这首《七夕辞》确实展现了极高的文学素养和功底,远超之前作品。
也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一个小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