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日”号小心翼翼地穿梭在密集的小行星带中,如同一条游弋在石林中的小鱼。
未知信号源的坐标像黑暗中的灯塔,指引着方向,也牵动着舰上每一个人紧绷的神经。每一次绕过巨大天体的阴影,大家都担心会遭遇伏击或陷阱。
经过十数小时的谨慎航行,目标终于出现在光学传感器的极限距离上。
那并非预想中的飞船或空间站,而是一堆……巨大的、扭曲的金属残骸。它似乎曾是一个规模可观的空间设施,但如今己支离破碎,主体结构断裂成数截,静静地漂浮在几块相对稳定的小行星引力平衡点上。
残骸表面布满撞击坑和能量武器留下的焦痕,诉说着它曾经历的惨烈战斗。
“扫描残骸……无生命迹象……无主动能量反应……但检测到微弱的、受保护的内部能量源,似乎是某个独立维生系统或数据库服务器的备用电源。”科学官报告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失望和警惕。一个废墟,能提供什么帮助?
“信号源定位在残骸最大的那截段内部。”林风凝视着屏幕上的废墟,心中却升起一种异样的感觉。
这残骸的建筑风格……与他从星耀文明遗产中感知到的某些元素有微弱的相似之处,但又显得更加……粗犷和实用主义。
“派遣侦察小队。两艘太空作业艇,装备轻型武器和切割工具。保持通讯畅通,如有异常立刻撤退。”林风下令。风险与机遇并存,必须亲眼确认。
很快,两艘小型作业艇从“逐日”号腹部弹射而出,如同谨慎的工蜂,缓缓靠近那片死亡废墟。
队员们穿着宇航服,利用推进器在残骸外部搜索,最终找到了一个被炸开、但内部结构相对完好的入口。
艇内传来的画面实时显示在舰桥主屏幕上:通道内一片狼藉,漂浮着各种杂物和凝固的……无法辨认的有机质残留?墙壁上可以看到激烈的战斗痕迹,但令人疑惑的是,看不到任何一具完整的尸体。
“这里发生过接舷战……但双方似乎都……消失了?”队长的声音充满困惑。
他们沿着通道深入,最终抵达了一个被厚重合金门封锁的舱室。
门上有一个复杂的物理-能量混合锁,虽然受损,但仍在运行。信号源正是从门后传出。
“尝试破解……锁具技术很古老,但结构严谨。需要时间。”
就在工程人员试图破解门锁时,林风通过侦察小队摄像机传回的画面,注意到了舱门旁边墙壁上一个不起眼的徽标----那是一个简化了的星图,中心一颗恒星被一道环带环绕,环带上有一个明显的缺口。
这个徽标……他似乎在哪里见过?是在“萤火虫”传回的数据包碎片里?还是暗影锚点传递的信息中?
突然,没等工程人员破解,那扇厚重的合金门竟发出“嗤”的一声轻响,缓缓地向内滑开了!
仿佛……有人在里面为他们打开了门?
侦察小队立刻举起武器,紧张地对准门内。里面一片黑暗,只有几个应急指示灯提供着微弱的红光。
一个冰冷的、略带电子合成感的声音,突兀地在侦察小队的通讯频道(以及舰桥)中响起,说的是一种经过翻译器转换后略显生硬的地球通用语:
“欢迎,后来的访客。请进。能源有限,长话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