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达成后的效率高得惊人。林风所需的材料清单和设备要求,在秦玥的协调下,以最高优先级被迅速送达基地内一个专门为他划出的、配备了基础加工设备和精密仪器的工作间。两块承诺的RTG单元也很快送到,被林风谨慎地收好,作为备用能源。
工作间内,林风闭目凝神,意识沉入系统界面。41。3%的系统能量缓缓波动着。
“系统,基于‘超流体能量导管’技术和现有材料,设计最优能量转换接口方案。输入源:核聚变反应堆(‘轩辕’)标准电力输出。输出要求:转换为可供系统高效吸收的高纯度能量流。限制条件:使用提供的材料,并预留10%的冗余设计以应对输出波动。”
【指令接收。方案生成中……】
【方案生成完毕。‘聚变----系统能量桥接单元’设计蓝图己就绪。】
【所需材料:高导电磁合金(可用库存替代材料:高强度铝合金、铜锭、特种钢材……)、超纯硅基材料(可用库存:高纯度单晶硅片)、稀土磁性材料(可用库存:钕铁硼磁体)……】
【所需能量:制造过程需消耗15标准单位能量进行微观塑形与整合。】
【预计效率:电能至可吸收能量转换率约为71。4%。】
效率超过70%!这远超市面上任何己知的能量转换技术!
林风心中一定。系统提供的方案总是最优解,虽然材料受限,但足以完成任务。
他立刻行动起来。工作台很快被各种金属锭、硅片、磁体以及复杂的线缆和仪器占据。
林风的双手如同拥有了自己的生命,在各种工具和设备间飞速操作。
切割、打磨、焊接……动作行云流水,更关键的是,他时不时会集中精神,调动系统那41。3%的能量,对关键部件进行微观层面的塑形和改造。
幽蓝的微光在他指尖时而闪烁,金属在他手中如同橡皮泥般被改变内部结构,硅片上的电路被以纳米级精度蚀刻……这种将宏观操作与微观操控结合的能力,让一旁监督并提供协助的秦玥和几名技术人员看得眼花缭乱,目瞪口呆。
这己经完全超出了“熟练工”的范畴,近乎是一种艺术,或者说……魔法。
【能量消耗:3。1单位……】
【能量消耗:5。8单位……】
系统能量在缓慢下降,但接口的雏形正在快速形成。
那是一个约莫微波炉大小、结构极其复杂的多层装置,外部是散热鳍片和接口,内部则充满了由系统能量塑造而成的、符合“超流体能量导管”特性的精密结构。
数小时后,当林风将最后一块钕铁硼磁体嵌入特定卡槽,并连接好最后一束超导线路后,整个装置发出一声极其轻微的嗡鸣,表面指示灯亮起稳定的绿色。
【‘聚变----系统能量桥接单元’制造完成。当前系统能量:20。4%】
成了!
林风抹了一把额头的细汗,看向秦玥:“可以了。通知控制室,准备进行低功率测试对接。”
消息立刻传出。很快,周凇亲自来到了工作间外的观察区,透过厚厚的防弹玻璃关注着测试过程。整个基地的能量供应部门也进入待命状态。
两名技术人员小心翼翼地将沉重的能量接口装置推往与“轩辕”堆能源输出端连接的专用接口室。林风和秦玥跟在后面。
接口室内,粗大的超导电缆如同巨蟒般盘踞,连接着一个标准的聚变堆电力输出端口。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臭氧味和强大的电磁场带来的压迫感。
技术人员将桥接单元的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对接,锁死。所有的数据线路与监控设备连接完毕。
“接口连接完成!”
“绝缘检测通过!”
“远程控制系统连接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