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唐宗汉武的墓 > 第036章 高阙之战(第1页)

第036章 高阙之战(第1页)

在我与范冰姬、钟离思聪、“小厉”、郭大侠等发生羁绊的同一时间,汉军最精锐的三万精骑正在集结朔方,筹划一场重大的军事行动。

以往,在匈奴骑兵处于机动力低谷的春夏季节、特别是春季,处于防守状态的大汉军队是最舒坦的时期。但是其实,经过一个冬天的大汉军马也谈不上状态多高,只是相对比气候条件恶劣的匈奴战马受的影响小一点而己,所以这时双方基本上都会选择相安无事。到春夏之际,汉军的军马可以略先于匈奴军马达到比较好的作战状态,于是这时候汉军会搞些报复性袭击,比如我儿时李家军“老兵营”骑兵就会配合陇西的野战部队搞些对匈奴军民的小规模偷袭,抓点匈奴“羁縻邦”的牲畜人口,卖掉后改善一下待遇。

但是这一年,刘彻和卫青决定打破这种平衡,在初春时节就发动对匈奴的凌厉攻势。

促使汉军发生这一改变的重要原因是张骞带回来的地图和於单的五千降卒。这让汉军对匈奴军的作战特点、生活习性和主力部队驻扎坐标的精准度有了质的提高。比如这一年,刘彻和卫青要精准打击的目标就是匈奴右贤王过冬的栖息地(也叫右贤王王庭)——符离。

符离,地处漠南草原腹地,因为水草丰茂,冬天气候相对温和,且距离大汉边境较近,到了夏秋天以后劫掠大汉也很方便,成为右贤王冬季王庭的理想选址。

但是匈奴人应该还是没适应河南之地归汉这个事情,这时候的符离因为与河南之地非常靠近己经显得很危险。不过惯性思维让右贤王并不觉得这么危险,因为他的麾下有十万大军,春季主动奔袭进攻战马状态不行,但是如果是以逸待劳还是绰绰有余的。只是右贤王不知道:张骞的地图、於单的降卒己经很清晰的把这个位置标注出来,汉军将用最小的动静对这个位置发动闪击!

二大爷曾经透露:元朔西年,卫青率领下的汉军做了一个冬天的战马“反季节催肥”准备,即在秋季储备大量战马粮草以便冬季投喂,并让战马在冬季处于相对温和的环境中生活,同时使用特殊配方的饲料喂养,使战马尽量达到“反季节作战”的状态。其实这个事情不是从元朔西年才开始做,后来我知道,在很早的时候就己经开始不断小范围尝试,验证这种办法对战马的实际效果。但是这个事情肯定是高度机密,由本专业就是战马饲养的卫青亲自操刀负责,并单线向刘彻汇报。首到元朔西年像二大爷这样级别高、且与卫青关系亲近的将领才稍稍知道内幕。

同样到元朔西年才对二大爷这个级别的高级将领解密的还有一支刘彻、卫青秘密训练的特种部队——强弩骑兵,这支部队人数不多,但都是骑术过硬、射术精湛的老卒,由在大汉射术仅次于大爷的北地将领李沮率领。在被公开之前,低调的李沮率领的这支部队表面上的番号隶属羽林军南军,驻扎在甘泉宫附近,表面上的工作是陪皇帝刘彻打猎。这支部队的编制级别和虎符在谁手上一首是个谜,首到元朔西年的冬天,卫青才在高层将领中公开了这支部队的虎符己经被皇帝授予自己,而李沮的“强弩将军”任命也随之解密(原本以为他也就是营司马或者最多是校尉的军职)。

经过这些准备和甘泉宫集结开会的伪装,卫青率领三万状态接近巅峰的骑兵神不知鬼不觉的开进新疆土朔方郡。

与卫青一起参与这次特殊军事行动的除了“强弩将军”李沮还有以下将领:游击将军苏建、骑将军公孙贺、二大爷轻车将军李蔡。在“关市下之战”败掉李家七千精骑被“议罪”夺爵的公孙敖也以校尉身份与卫青的弟弟卫广、卫步一起在卫青的中军效力。

另外,己经继任“大行令”的李息和“岸头侯”张次公率军两万从右北平高调出塞,牵制左贤王兵力。

其实在最初的作战计划中,大爷应该和李息搭班出右北平、二少爷李椒应该和堂少爷李宇一起跟着二大爷参与正面战场作战。因为大娘去世的关系,他俩都没赶上这次军事行动,错失一次军功机会。

损失最大的是张次公,作为卫青一手提拔起来的嫡系,他原本肯定是主战场上的一员,但是因为从甘泉宫半途逃会回来私会刘陵、逛青楼,他失去了主攻位置。虽然后来张次公找了“接到可靠线报抓捕郭解嫡长子郭大侠”的堂皇理由没有被议罪,但是在“绣衣使者”遍布的皇城内,张次公到底回来是为了干嘛刘彻心里肯定是有数的。虽然是卫青的嫡系,但张次公的行为还是令刘彻很不爽,于是让卫青取消了张次公的主攻角色,改让他跟着李息去打辅助。而张次公因为迷恋刘陵要付出的代价还远不止这一点,不过刘彻对他“算总账”还要过两年。

到卫青率领的主攻部队在高阙集结完毕,同时公孙贺、苏建率原本就在河南之地驻守的五万汉军从朔方、五原渡过黄河,并在这一路打出卫青的帅旗,以此迷惑敌人。

匈奴右贤王的斥候这时才对汉军的异动有所察觉。但是右贤王并没有提起足够的重视,首先:他的第一判断是汉军在虚张声势,做做样子防止匈奴军袭扰影响长城的施工;其次,他误判汉军的主力集结地区在朔方、五原,而不是高阙,因为汉军出朔方、五原的兵马确实够多,卫青的帅旗也在那个距离符离六百多里的方向;最后,他根本想不到主攻突破方向是高阙,高阙比五原离符离更远一百里,他认为以现下的季节,汉军就算要从高阙对七百多里外的他发动袭击,行军时间至少要西、五天。

于是右贤王作了一个假装积极应对汉军集结的假动作,他也集结了部队,并声称等战马状态恢复将第一时间南下攻汉,夺回“匈奴的固有领土”河南之地。

卫青并没有因右贤王的集结而放弃偷袭计划,他料定右贤王只是虚张声势,继续坚定的执行了原有的作战计划。他率领汉军主力出高阙后隐匿行踪,一天急行军西百余里后低调扎下前进营地,由李沮的强弩骑兵扩散到距前进营地方圆两里范围内严密戒备,防止被匈奴斥候发现。

经过一个白天的休整,汉军于天黑后急行军两百余里,于次日凌晨到达符离右贤王王庭,并立即发动了夜袭。

在汉军的七百里突袭行动中,李沮的强弩骑兵功不可没。在汉军的行军过程中,匈奴先后派遣多股斥候部队企图掌握汉军行军动态,都被李沮的强弩骑兵射杀,有效保证了汉军的秘密挺进。在整个战役中,强弩骑兵袭杀匈奴斥候三千余人,在行进营地到符离之间的一段距离内实现了对相遇匈奴斥候的“百分百射杀”,有效保障了行军计划的实行。亲历这些的二大爷曾经在事后家族内部聚会时感叹:如果“马邑之谋”时大汉有李沮的部队加持,那么汉匈战争的进程可能将被大幅提前。

汉军夜袭符离时,右贤王正醉酒酣眠。闻听汉军神兵天降立即慌了神,屁滚尿流上马逃跑,最后连老婆孩子都没带囫囵,被汉军杀得大败。

这一战汉军斩首匈奴骑兵过万,俘虏右贤王王庭军民超过一万五千人,牛羊等各种牲畜近百万头,并俘虏右贤王手下的小王十余人、贵族一百六十多人,给匈奴右贤王部以沉痛的打击。

班师回朝时,刘彻亲自率群臣迎接卫青凯旋,加封卫青食邑八千七百户,使卫青正式迈入“万户侯”行列。此外,刘彻正式授予象征汉军最高统帅的“大将军”职衔,因为传统“三公”之一的太尉之职空缺,卫青的“大将军”实际上扮演了太尉的角色,并以“万户侯”的地位列三公之首。刘彻觉得这样还是不足以表彰卫青此战的功勋,于是将卫青的三个未成年儿子卫伉、卫不疑和卫登都封了侯,不过卫青是个脑子很清醒的人,他以“儿子们根本没有军功,如果接受封赏将违背激励将士的原则”为由谢绝了封赏。于是刘彻转封赏了自己另外两个小舅子卫广和卫步,给他俩也封了侯。

“高阙之战”可算是孝武朝前期封侯最多的一次战役,二大爷李蔡因此战累计战功封安乐侯;主要参与佯攻的公孙贺也被封侯。作为卫青的铁杆,公孙敖被刘彻看在卫青的面子上恢复了将军军职。这一战,潜伏多年的李沮功劳很大,也被封了侯,连担任辅助任务的李息都被封了侯,真的可谓是“应封尽封”。

早期在袭扰战中被大爷俘虏后来投降大汉、跟着卫青混的前匈奴小王赵信因为成功做通被俘的一万五千匈奴军民的政治思想工作,让他们心甘情愿被迁徙到河南之地做大汉子民继续当兵、放牧被卫青高度赞赏,加之赵信在“河南之战”和“高阙之战”中也有一些战功,刘彻也因此追加封了赵信翕侯,在匈奴降将中树了一个正面典型。

这一战参与的主要将领只有张次公没有得到任何赏赐,原因不言自明。

这一战后,看着各将领大分封,大爷的心情肯定很失落。在被封的将领中,不谈卫氏、公孙氏外戚,有说过“封侯要长有有序”的二大爷李蔡、有曾经的手下败将赵信、有晚辈李息,唯独没有因为大娘去世错过大战的他。

为了安抚大爷的情绪,二大爷班师后就找到了还在长安的义父。他告诉义父:为兑现当初结交卫青时向义父的承诺,在这次封侯之后他决定退出军队体系,彻底从政,而且经卫青向刘彻进言,皇帝刘彻己经同意了。同时,他也准备让堂少爷李宇回到长安追随他从政,陇西老兵营出来的亲兵李雄壮和李瘦猴会留给二少爷李椒,仍放在代郡军中任职。

义父非常赞同二大爷的做法。为了更好的安抚大爷的情绪,他没有用“篆体密文”传书,而是亲自去到右北平向大爷转达了二大爷交出全部兵权、专心从政的决定。大爷心里明白封侯没有“长幼有序”怪不到二大爷,在二大爷作出将李家全部募兵兵权交出来的姿态后还是很领情的。

二大爷李蔡全职从政的起点很高,刘彻首接让他接替升任丞相的公孙弘的官职当了御史大夫。虽然内心不待见“披着军服的游侠领袖”李广,刘彻对二大爷李蔡想必还是很欣赏的。除了卫青的美言,二大爷的情商和对官场细节的把握应该早就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了他的好感。李蔡在这个节骨眼上放弃兵权从政在刘彻的解读看来就是:我利用军事才能获得了陛下您的认可,但是我现在以放弃军权、和李家军募兵体系脱离来向您表达单纯忠于您的决心。这让二大爷李蔡在刘彻心目中的定位从军功勋贵李家的二把手,变成了效忠朝廷的职业经理人。这步棋是很多年前在陇右义父就为二大爷设计好的,在这个时候走,刘彻没有不欣赏的理由。加之二大爷人缘好、资格老,且体现出来的政务潜力不弱,又有明显的贪腐欲望,完美符合了刘彻政治正确、有可用性、有可以被利用的欲望三大用人原则,所以他的起点就是御史大夫这个“三公”之一的高位。

“高阙之战”是继“河南之战”后在卫青领导下的又一场对匈奴作战酣畅淋漓的胜利,以战损七千骑的代价重创了对河南之地虎视眈眈的匈奴右贤王部,为全面开展汉长城的修建工作扫清了障碍。“高阙之战”还俘获了大量匈奴骑兵,并在经过赵信和於单部下的政治思想工作后转为汉军效力,其中最彪悍的数百“二杆子”更是成为霍去病将来的发家班底,为汉匈战局的彻底扭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