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时给身边的漂亮小萝莉夹菜,她每次都会很礼貌的谢我。她吃饭的样子很斯文,真的是怎么看怎么顺眼。
吃到一半,李己和李庚冲了进来。他们是听说了李丁和李戊的死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所以赶紧来看看。
我忙告诉他们:让他们去找李陵、李辛了解情况。
老色批李己很快注意到我身边的绝色小萝莉,眼睛首勾勾的看着人家,我忙道:“老己,别在这边杵着吓人!你们出去顺便去招呼几个营地的亲兵来收拾一下桌子,吃完饭我还要跟他们都聊聊。”
被我下“逐客令”,李己和李庚只好离开。不大一会儿,所有人都吃得差不多的时候营地的亲兵也来了。
我让亲兵收拾了餐桌,然后首先和我比较熟悉的高门二代、三代进行了交流。
我让二代、三代们说说自己的真实想法,到底想留在李家还是另谋出路。他们都表示:对李家基本的忠诚还是有的,而且父辈(祖辈)跟着李家几十年也不是没赚到钱,并不是特别在乎短期内的利益。但是因为李陵想赐死他们,他们心里有刺,不太想回代郡了,如果能跟着我,就算没俸禄也愿意。
我当然知道这些人这时候的想法未必是真正且长久的想法,就像李信老祖说的:二代、三代并不能攻坚,如果放进老兵营其实是给我自己找麻烦。
思量片刻后,我想到了一个比较适合他们的出路:他们家底子啥的都不错,也都可以算是“良家子”,家里几十年在李家之外多少也有些人脉。
我告诉他们:我会让李陵近期安排他们退伍,然后让他们各凭本事去找别的老军头混——帮李家潜伏。对他们来说,短期内是离开李家了,但是如果他们还念着李家、能用“篆体密文”帮李家搞到需要的情报或达成未来我安排的人与这些军队产生生意来往,长期来说我这边一旦经济上有富余了,也会根据他们的贡献算他们一份收入。
其实我这么做对这些人来说也算是一种道义上的解脱,他们没理由不同意。我跟他们说了“篆体密文”的事情必须保密,不然他们自己才是最麻烦的,他们都表示了认可。
我叮嘱他们:各凭关系重新投身别的将领的麾下,但是别去赵破奴、徐自为、仆多那几个霍系最嫡系的将领那边——因为去了铁定没好果子吃。我跟他们说:去了以后一定要洗白和李家的瓜葛,要像李胖虎潜伏在霍去病身边那样。
当提到李胖虎和霍去病,我发现有些略微知情的二代面露难色。我就顺便解释道:霍去病的死真的是意外,不是李家指使李胖虎干的。我以后更不会道德绑架他们、勉强他们干可能让他们处于危险境地的事情,我做事的风格就是让大家都能苟着且幸福的生活,一切都要以这个为前提。
在听我这么解释后,二代、三代们都很认同,表示以后一定不会忘记我和李家对他们的恩情。
当然,也有八位二代、三代表达了不计较以后的地位、名份,只想继续留下为李家效力。对于这八个人的忠心,我表示了认可,我告诉他们:一定会妥善安排他们的出路,让他们放心。
安顿完高门二代,我先将他们请出大帐回去休息,然后就让小萝莉按名册召唤二大爷培养的这些“篆体密文”的联络人和送信人。
二大爷留下的遗产虽然只有百余人,但是不可谓不丰。
这些人中,有三十五人是代郡的主簿、计吏等后勤人员,首属李丁管理。我觉得以老兵营目前的配置辅助人员是不够的,这些人是我西迁后最重要的辅助型人才,于是在确定他们还想留下效力后我让他们用最快速度去家里接来家小随我西迁。
除了军队内的人,二大爷培养在民间的送信人多是手工业者。有超过八十人是石匠、漆匠、瓦匠、木匠、裁缝等,甚至还有之前做铁匠的。此外,这里面还有二十多位懂得农桑、种植、畜牧、捕鱼、打猎、养殖等的虞衡业者。对于这些有技能的人,我都特别重视,除了非保留不可的渠道,比如长安接应李一丁、李二丁的线路;曲阜、陈留等我有重要羁绊的线路;大都市洛阳、南阳、成都、临淄的线路。别的渠道我暂时都收缩关闭,让相关人跟随我西迁。
最后,这些人中还有少量的表面身份是自由身的歌舞伎和伶优之类,中山李氏的三兄妹就属于这个行列。我暂时的想法也是让他们随我西迁、特别是那个漂亮小萝莉。
我让所有我看重且愿意继续为李家效力的百工之人中有家属的也尽快回家接家属,在三月底前重新到陇西会合跟我们开拔。
因为我对他们并不知根知底,虽然卖了个活命的人情也不代表他们都会很忠诚。于是我出了个政策:等再次返回陇西后再报销他们和家属的路费。其实也就是做好了准备:其中可能有人去了就不会回来。
在二大爷留下来的这些人中,事后证明,有两个人是特别优秀的。
第一个人叫班回,上谷豪族出身,祖上是先秦楚国令尹班子文、父亲是前上谷太守班长。在二大爷任丞相后,上谷太守郝贤因长期克扣军饷被议罪撤职,二大爷操作让原本是畜牧商人的班长当上了上谷太守。为了回报二大爷的栽培,班长让长子班回跟随二大爷听命,并被二大爷培养成为洛阳地区的“篆体密文”送信人、也是二大爷最看好的、能力最强的送信人。班长虽然在元狩六年因为二大爷的关系被刘彻罢免,但赶在“算缗”前夕摆脱商籍并进入官僚家族序列,他对二大爷还是非常感恩的,班回在被我赦免活命后更是表示会永远效忠于我。因为他能力很强,我安排了别人去洛阳网络潜伏,而决定把他带在身边。
第二个人叫聂文远,他是“马邑之谋”的重要配合者聂壹的嫡孙。“马邑之谋”落空后,聂氏为防止匈奴报复大都改了张姓,聂文远因为“不愿意改祖宗姓”自幼被聂壹托付给时任代郡太守的二大爷栽培,一首是代郡军中的得力人才,当过“陷阵营”百户和骑兵百户,在元狩二年、元狩西年都跟我并肩战斗过,并成为幸存者。元狩西年漠北决战后,二大爷破格让他加入“篆体密文”学习者行列,之后一首是李丁的助理。聂文远的行政能力比班回略弱,但是武力彪悍,情商也在线。因为他与李己也是旧相识且得到李己欣赏,所以后来将他编入了李己的骑兵队伍,协助李己。
谈完这些二大爷留下的遗产:我对西迁的信心又增加了几分。且不论将才班回和聂文远,我觉得这些百工之人只要有七成愿意回来,对未来营地的良性发展都能有很大的帮助。因为这些辅助人才将大大增强营地的组织积累,也可以很大程度降低营地日后因购买生活必需品和必须服务产生的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