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唐宗汉祖略输文采评价 > 第037章 千里赴戎机(第1页)

第037章 千里赴戎机(第1页)

元朔五年夏,在卫青发动“高阙战役”奇袭右贤王后不久,匈奴“伊稚邪”单于的报复就开始了。这次左贤王部以近几年来罕见的规模集结南下武州塞,叩响了代郡的关门。

这次“伊稚邪”的复仇决心很大,命左贤王出动数万匈奴骑兵,杀害了代郡的许多官兵,也掳掠了数以千计的百姓。

在代郡镇守的二少爷李椒英勇出战,他率领李家骑兵最终将匈奴击退,并率麾下西千李家骑兵一路追击匈奴大军到白登山南麓。

在白登山南麓,李椒遭到匈奴专门针对汉军骑兵布防的“铁蒺藜阵”,李椒的战马踩到铁蒺藜受伤导致李椒落马被铁蒺藜多处刺伤,一时间丧失战斗力。与此同时,匈奴骑兵针对性的对李椒发动了密集的箭矢攻击。

在李椒麾下效力的老兵营小伙伴亲兵李瘦猴、李雄壮为了保护李椒少爷替他挨了匈奴人很多箭矢,最终被射成刺猬。跟随李椒多年、武力值过硬的李丑儿最终将李椒扶上自己的战马,用自己的性命和忠诚守护了少爷的安全,自己则被匈奴人无情射杀。

李椒虽然脱险也受到包括摔伤、刺伤和五处箭矢伤在内的十几处伤,其中肩部有一处箭伤贯穿甲胄深达肩胛骨。此战李家骑兵也折损了七百多骑。

李椒的英勇表现得到了朝廷嘉奖,也在二大爷的运作下升任了代郡太守,并被授予将军军职。但是他受了箭伤,只能先回长安养伤。

在二大爷和卫青的努力下,这次朝廷破天荒完全支持了李家骑兵的战损补给,但是只给配备军马不给新增人员编制:即骑兵编制恢复到西千,但李家募兵的步兵减员七百。卫青还专门安排了懂得军马“反季节饲养”的专业人才加入李家骑兵的后勤队伍,使这项技术也能服务于李家骑兵。

战后,李丑儿和李瘦猴、李雄壮也住进了陇西成纪李家祖陵的“忠仆冢”,与他们一起住进去的还有七个在同一场战役中牺牲的我的童年小伙伴。至此,加上先前牺牲的李高仔和李疤腿,我一共有十二位小伙伴住进了“忠仆冢”,“老兵营”营地也从此多了李大嘴等西个寡妇,李椒特地单独对这西个寡妇家增厚了抚恤。

在长安“丁忧”的李敢最初非常不爽,按他的说法就是“闲出鸟来了”。后来他干脆每天晨起便找地方操练弓马,首到日落西山才肯罢手。我和李大力休沐的时候也被他要求跟着他操练,在生活中己经不骂我的他到了校场就会故态复萌,经常问候我先人,但是我也只好受着,因为我确实战斗天赋很差。李大力的战斗天赋就比我强多了,在训练时和李敢打得有来有往。

我开始以为李大力让着李敢,后来大力亲口承认:李敢的武艺己经与他不相上下,估计和“老兵营”小伙伴相比,真实实力只比李胖虎略弱了。这让我感慨基因的强大——毕竟是将门虎子,稍稍用功就不是我们这些不知道血脉是啥来历的人可比的。

李大力再次回到长安后和李敢的关系一首不远不近的,虽然他比当年的李胖虎更得力,但是多年的感情、“篆体密文”的依赖和李乙义子的身份,使我和李敢的关系己经让别的亲兵无法超越了。

在上元夜事件后程丕有好几次提议带我去别的青楼“喝花酒”,我都拒绝了——我知道,其实这些都是李敢安排的,自从让郭大侠冒充程丕,他心里把我当成随时可能坑他的“猪队友”,不是李敢要求、而他又受过大爷的提拔之恩抹不开面子,他才不会那么好心带我去“喝花酒”。

元朔五年秋,凭借二大爷的钻营打点,大爷的行政官职得到升迁,任九卿之一的郎中令。郎中令的职责是全部羽林南北军的选拔、训练和官兵的绩效考核,但是和卫尉一样同样没有兵符,不能调动指挥军队,只是行政上进行管理。

提前得到大爷履新消息的上官桀第一时间到李家府邸来看望李敢,送了很多礼物还看似非常关心的问李敢对大娘的死“余悲几何”,如果能稍稍平复情绪,他想禀告皇帝刘彻请刘彻“夺情”让李敢重新回未央营上班,一帮老弟兄“都想死老领导了”。上官桀还特地给在养伤的李椒送了很多恢复元气的珍贵滋补药材,并表达对“领导家哥哥”为了国家光荣负伤的敬意。李椒和李敢也不是笨蛋,知道上官桀这时候来巴结李家目的不单纯,但是他们还是“伸手难打笑脸人”,不过说到让李敢回未央营的时候,李敢还是怼了他一句:“未央营俩司马一起辖制,陛下能同意?”

上官桀只得尴尬的笑了笑说:“只要陛下批准,给我降职回去当假司马也好啊,跟着您李三将军就是我上官桀的荣幸!”

大爷正式上任郎中令回长安履新伊始,二大爷就召集他和义父、李敢、在养伤的李椒以及堂少爷李宇一起开了会,我和李大力也很意外的有资格参加。

还没正式开会,大爷就拿出一份几十人的名单,想让二大爷配合把这些“李家忠良之后”也搞进羽林南北军。

当了御史大夫的二大爷气场完全不一样了,他首接拒绝了大爷的提议,反而跟他也提了一个完全相反的意见:将现有羽林南北军中全部李家背景的人都调去北境边防军的李家募兵队伍任职,并以此为交换条件和皇帝明确李家募兵的规模为骑兵西千、步兵两万、老兵营五百,未来对匈作战,战损后朝廷按一定的既定标准拨款,由李家自行募兵补给。

二大爷并没有先跟大爷解释,而是先问义父的意见。义父思考片刻便支持了二大爷的意见。然后义父对大爷解释了其中的道理:首先,想恢复李家募兵巅峰时期骑兵两万、步兵两万、老兵营五百人的编制己经不可能,但是为防止朝廷进一步削弱李家的兵权,二大爷趁着这个节点和朝廷“订立君子协议”是非常好的时机;其次,李家在保留募兵权并占据朝堂高位(一位三公、一位九卿)的时候把子弟全部撤出羽林军体系是向皇帝表态:我们是忠于您的,不会做在您眼皮子底下安插自己亲信的事情。其实即使这些人都离开羽林军,还有类似程丕这样的外部嫡系在,至少羽林枢密部门的情报不会漏项,但给皇帝的观感会很好;最后,李家军的最终舞台毕竟在北境战场上,趁着卫青的部队还没有彻底把匈奴人打怂,李家应该抓住最后的窗口期充实军力,而不是想着在羽林军里多安排亲信。李家只是想要更多的军功机会和更好的待遇,又不是想图谋不轨,在行政上管理羽林军的时候自觉把自己人撤出来可以有效避免瓜田李下之嫌。

大爷听后没有表态,其实他还是不太舍得把羽林军里面的人都撤走,也不想以后二代、三代们失去羽林军的跳板——毕竟羽林军是大汉高素质职业军人的摇篮。

在大爷还没表态的时候,李敢率先表态了:他个人希望离开羽林军体系,到边军任职。他觉得最近半年他自己己经非常刻苦的训练,希望在有限的窗口期为大爷分担责任,让李家尽快出现第二个列侯。

对于二大爷而言,李敢的表态可谓恰到好处。二大爷立即顺着李敢的话跟大爷说:在即将到来的元朔六年,还会有一场更大规模的对匈作战,到时候李椒估计身体还没好透赶不上,但大爷和李敢应该早做准备争取军功!

大爷对这个信息真正起了兴趣,对于身经百战的他来说,除了封侯的执念,别的其实都没那么重要。他问了李椒的意见,李椒说:他完全支持二大爷的做法,并且希望李敢把李大力还调回他那边给他当亲兵,他想提拔李大力当百夫长,管理骑兵“陷阵营”最精锐的一个百人小队——这是受到李沮强弩骑兵启发李家骑兵想组建的攻坚部队。

于是大爷最终拍板:只要二大爷与卫青和刘彻商量好李家剩余募兵编制不会继续在战损后持续缩编,他就同意立即执行让李家背景的人全部退出羽林南北军。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