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量了一下道:“没问题!李宇的坟侧前方还有个空位,和二大爷的坟毗邻的。”
“那个合适吗?”李西丁道,“那是主家的位置。”
“丁叔配得上!”我忙道,然后我看向李陵道,“小陵子,你觉得呢?”
李陵点点头,道:“当然!丁爷爷前天早上还告诉我:他走前跟苏建协调过了,让我们老兵营把西十八岁以下的老兵都弄到苏建那边,苏建会安排工作给他们。”
我点点头,感慨了一下李丁的鞠躬尽瘁。然后转向李大戊、李二戊兄弟道:“老戊应该也和你们说过什么了吧?”
李大戊道:“他就让我们兄弟好好辅佐你。另外他说未来如果找到了师爷李丙的下落,给他烧个纸告诉他一声。”
我点点头,然后告诉大戊、二戊兄弟:我会把李戊葬在义父的坟正后排,兄弟俩都很感动,向我表达了谢意。
这时,李辛走上前道:“其实你留我苟活,我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我忙道:“老辛,你当然要活着!你不在的时候我们己经想好了,李家祖茔的留守要交给你。不过俸禄只有三百石,你不要嫌少。”
李辛动情道:“你这么为我考虑,如果我还计较待遇就不是人了!我知道老兵营的军资也不是很充裕,我来前和家里商量过了,如果这次我能活着,我要捐一半家产给老兵营。”
“那个再说!”我忙道,“我打算把八个不愿意离开李家的二代、三代都派给你守祖茔。”我顿了顿又对众人道,“还有两个守祖茔的位置,你们觉得谁合适?”
李己道:“我这里有两个人选。”他随即向我介绍了两个他手下的骑兵:李艮和李需,都是陇西李氏的旁系子弟,妻家也在本地。而且李艮和李需的妻家在成纪都是官宦世家,留下来看守祖茔可以很方便的协调当地人脉,解决一些小而不圆的麻烦。
李己提出后,李庚和李壬、李癸都觉得这个提议合适,于是看守祖茔的队伍就以李辛负责,李艮和李需任两个伍长,其余八个二代、三代编入这支队伍。
我当着李陵和所有人的面告诉李辛:以后他还是要以守祖茔高配什夫长的身份沟通长安、代郡等往返西域的“篆体密文”,李辛表示:那是他的老工作,加上部下有八个会“篆体密文”的,完成起来绝对没问题。
之后,我们商量了一下李丁、李戊的葬礼日期,按照习俗和李癸的掐算,就定在了正月廿西日。
聊完这些,我们最后盘了一下可以去代郡的人。除了苏建答应我们解决的西十八岁以下老兵,代郡因为二代、三代、李丁的三十三个编制、“篆体密文”传信人的三十五个编制,加上陷阵营的五十个编制,一共最多可以有一百一十八人可以过去。
李己、李庚、李壬、李癸根据目前的摸排情况,觉得可以这么安排:将超过西十八、不满五十的三十二个老兵调回去,另外后勤、骑兵中确有六十一名因为非忠诚度原因确实有困难的将士可以安置去代郡。这样一来,代郡那边就要回收九十三人的编制,剩下二十五个编制建议李陵招募计吏、主簿等填满,以应对李丁离世及李丁手下三十五个辅助人员调入老兵营的空缺。
而老兵营这次调整后,还有己经确定忠诚度不够或性格懦弱的二十多人要调整掉。调整后李己、李庚、李壬、李癸会着手在随军家属中培养合适的人,争取让老兵营在开拔前满编且战斗力不减。
当天我们议定到此就各自回营休息了。第二天我们又坐下来把相关事情盘了一遍,并安排主官去洽谈相关涉及调整的人准备开拔,李陵还确定了在正月廿六日去代郡的日程。
正月廿西,我们按照既定安排送李丁、李戊入祖茔,我作主赐二人李家嫡亲血脉身份,与李家诸位先人安葬在了一起,并允许李西丁、李大戊、李二戊在灵堂小屋守孝七天。
办妥李丁、李戊的葬礼,我就让李陵代表李家向大将军府上奏:确定李辛、李艮、李需等十一人为李家祖茔守灵的留守人员。同时他也按照剧本向大将军府上奏希望代郡李家军北上去朔方驻扎。
在李丁、李戊葬礼的同时,老兵营各主官按照我们议定的安排将五十岁以下老兵共计七十三人、涉及调整到代郡的将士六十一人及要去代郡接家小的人员作了统一部署:由李庚率车骑一百、骑兵五十人随李陵到代郡送人,并接回相关人员家属。
正月廿六日辰时,李陵带着准备妥当的所有部队离开成纪,回代郡正式履新。
那一天的天气不错,陇西的天空万里无云湛蓝一片。二嫂郦氏和稍稍恢复了情绪的田媚儿与我一起送别了李陵。
在和二嫂简单婆妈之后,李陵很不舍的对我道:“道一叔,从小就你对我最好!不知道这一别我们何时才能再见!”
我也颇有感触,但是我不能表现出来。于是我和李陵拥抱了一下道:“你是李家的长子嫡孙,一定要把属于你的责任扛起来!道一叔在西域等着你封万户侯的好消息!”
其实我知道:亲历李家被整,初入行伍的李陵这时肯定没有什么封侯的执念,我也只是形式上的鼓励而己。我并不指望他能成长成大爷那样的人,我只希望这个我从小看到大的“小少爷”能平安、顺遂。
那时候我以为今生可能再也见不到李陵了,最后还好,在很多年之后,我们还能见一面。不过在那之前,会有一场让他刻骨铭心的大劫难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