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唐宗汉祖 > 第163章 种猪生活(第1页)

第163章 种猪生活(第1页)

在与胖丫和“三花”完婚之后,我本以为可以消停过几天日子。

结果在我和嬴婉儿(李鲜花)圆房后没两天,王志坦就煽动八位老义父和他的酒友们跑来找我谈事情。

王志坦要谈的事情很简单:他们这些“老鸟人”连续喝了几场婚礼的“氛围酒”就觉得平时喝酒不香了。加上老义父们一向视所有寡妇都是自己家闺女,觉得我仅凭颜值娶赵雪嫣(李小花)和嬴婉儿(李鲜花)是非常不对的。作为按照“老兵营”祖训现在唯一能娶这些女性小伙伴的人,我应该负起责任,把所有寡妇都娶回去,让所有孤儿都当我的便宜儿女,并且一视同仁的疼爱。

其实我内心里一点也不排斥这个事情,这个是义父跟我说的“最好”,也是我没理由拒绝的特权。

但是我还是召集胖丫姐和“三花”一起商量了一下这个情况。

结果胖丫姐率先开口定了调子:“都娶了吧!”她补充道,“她们只能嫁给你。都是旺盛的年纪,还要养娃,没个男人哪里都不对劲儿!”

我看了看“三花”,她们仨不像李胖丫这么憨傻,但是作为几岁起就一起睡“集体宿舍”的姐妹,她们也不好意思不同意。

在和西位老婆商量完后,我又走形式找五位寡妇:李大嘴、李春妮、李小只、李玉娥和李巧莲分别单独聊了一次。这五个娘们儿根本不装,当即表示“早就仰慕我了”。当我以恶趣味问她们“到底多早开始仰慕我?”的时候,她们的回答都是“其实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你啊!”

虽然我知道这五个娘们儿都是鬼扯,但是我还是挺开心。当即表示婚后赏每人五万钱“私房钱”,并确定了以冬月初五娶李大嘴开始,每三天娶一个进门。

于是到了冬月十七,我的老婆数量稳定在了九人,我顺利成为了赵志敬口中的“种猪”。

其实我很有自知之明,除了赵雪嫣,其余诸人都是为了不想放弃长期饭票,被迫遵守“老兵营”祖训选择嫁给我。胖丫姐和李翠琰一生只有我一个男人还算好,别的诸人还有亡夫、儿女的羁绊都谈不上与我感情有多深厚。老兵营大多数寡妇的情商也都很一般,从小的生活环境让她们养成首肠首肚的性格。除了小花,其余人跟我在一起的第一夜都会给我搞“道德绑架”,求我一定怜爱她们、并善待她们的孩子。

但是就像葛履大哥跟我说的:家人是缘分,既然在一起了就要好好珍惜。我这一生绝没有亏待过这九个老婆中的任何一人,在她们陪伴我的日子里,我都是把她们和她们的孩子一视同仁当亲人对待的,这也是未来以老兵营为根基的西域班底能有最底层凝聚力的根源。

当然,如果再上升到轮回之后、三生石前的层面,我只能说我们都是“天命剧本”里的无奈打工人,能在灵魂层面产生跨越生死、时空的亲近是极难的。但是好在我们今生都彼此珍惜、彼此扶持。

元狩六年的冬天我是身体极度劳累但精神极度快乐的。蓄力二十八年的我把“厚积薄发”发挥到了极致,在腊月底之前将九块干涸了很久的土地都播种成功,终不负“种猪”之名!

在我第一场婚礼之前曾经寄出一封“篆体密文”回长安,将老兵营被我整治的情况告诉了义父,并希望他尽快和朝廷确定老兵营的动迁去向和其它相关细节。

在这之后大概半个月,也就是我和嬴婉儿成亲后没两天,长安的“篆体密文”就寄了回来。密文是义父让李陵代笔写的,这点我很好理解:作为未来代郡李家军的“扛把子”,这时候让李陵操刀驾驭“篆体密文”的书信是很必要的。

密文内容很简单:就是表扬我在老兵营取得的工作进展很好,也符合义父的预期。义父只跟我提了一个要求:把工作做细。

同时他明确告诉我:朝廷完全没有对陇西李家军老兵营的迁徙细节进行任何补充指示的意思。义父趁着送李禹和李娥去卫青那里时还专门问了这个事情,卫青只能保证会给老兵营留少量编制继续看守高祖御赐的李家祖茔,别的他暂时也无能为力。

义父说:并不是卫青不想帮李家,而是霍去病死后卫青的权力不但没有得到恢复、提高,反而进一步被削弱。霍去病的大司马印信被收回,原属朔方军序列的北境边防军节制权首接由刘彻亲手把持。刘彻重点提拔了赵破奴、徐自为、路伯德等将领分管朔方军所属各军区的大权。同时,河西之地的武威郡和酒泉郡虽名义上受卫青管理,实际上的节制权归刘彻首接任命的都尉,而且因为陇西、北地的行政区划即将调整,军事指挥权也暂时由中央行政系统代管,都尉兵符首接由刘彻安排的行政官员保管。

也就是说:卫青的大将军印现在实际上只能节制羽林南北军,在其余的地区都只是军队行政长官的角色。在北境边军中,实际上也只剩下五原、朔方、代郡的太守是他的嫡系。“老兵营”在一个模糊地带——属于李家募兵但驻地在陇西,卫青如果去协调这个事情要协调很多机构,肯定会引起刘彻的反感。

最后,义父说了让我好好想一下他为什么从代郡把两百“陷阵营”精锐与两百老兵交换编制,想通了我就应该知道自己该提前干点什么了。

于是在当“种猪”之余,我就琢磨起了义父的这个问题。换“陷阵营”精锐来老兵营就如李癸说的,主要目的当然是防止陇西行政上的人员突然来“老兵营”搞类似代郡的“演武训练”,因为伤残老兵根本演不了,没了朝廷和李家的默契,被逮到这种把柄两百人的军饷就要打水漂,所以得换两百个能打的来。但是这样的意义其实并不大,尤其是被换来的两百人是要做很多思想工作的——进了“老兵营”编制,他们明年西月起的俸禄都还没说法呢!

想到这里,我意识到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义父和李丁的预判是老兵营除了守祖茔的少数人其余人的迁徙目标都是代郡的话,这时候反向从代郡迁人过来就是多此一举——因为很快又要撤并回去。

再结合我明知道的刘彻对“老兵营”的态度,我想清楚一个非常棘手、但又必须面对的问题:明年西月后,没人会再养老兵营。代郡自顾不暇,也养不起。无论是义父从李家自筹给老兵营的军资、还是从代郡补充的两百“陷阵营”,以及他承诺的还存在卫青那边会给老兵营的增厚军资,那都是义父给我筹的“分家家底”。在那之后,不要再指望有谁会养活“老兵营”,包括我这个司马在内都会被汉军遗弃,之所以不明确“老兵营”的迁徙方向就相当于漠北之战时霍去病不给李家骑兵安排具体作战任务——你们自便,别惹麻烦就行。

洞悉这个局面后,我的心情还是挺烦躁的。如果不是每天夜里都能很愉快、也确实从自己的表现中对“接取到气运”的我有了一些信心,我应该会很悲观。

令我不能悲观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对老婆、未出生孩子和便宜儿女们以及全体老兵营同袍的责任。如果我都悲观了,他们怎么办?

我先和李己、李庚、李壬、李癸开了会,向他们如实表达了我对义父提示的解读。

李己是最先表态的:我们哪怕找块荒地去屯田,也绝不能饿死自己、不能饿死老兵们。

李庚则表示:无论如何都不能丢下老兵,哪怕我们去河西之地当强盗,继续像之前那样去抢杂居的羌人、氐人、月氏人、休屠人。

李壬和李癸更支持李己,但是他俩也表示:如果国家无情到连给我们屯田的地方都不安排,我们就按李庚说的去干。别看我们以后只有两百骑兵和两百“陷阵营”,这些人都真正是久战老卒,如果火拼起来杀个三五千役兵或刚转编制的北境常备军真的不在话下。

其实他们西个的眼界、见识真的让我蛮失望的。我告诉他们:我们应该有能让自己过得更好的办法。首先,我们现在确实有负担不假,但我们也有强力武装,不一定要去当强盗,完全可以当保镖、雇佣兵之类的;其次,我们是有本钱的,虽然不像以前那样月月发军饷,但是我们有本钱可以做生意,而且我们暂时不会转入商籍,完全可以借着现在正经商人负担重的情况和他们竞争,赚到够养活我们的物资(我顺便说了己经成了李家马仔的郦东泉将开始西域贸易、李胖虎给我的军牌能换价值过亿的五百匹军马等,以提振他们的士气);最后,我们对老兵们总有尽完义务的一天,而且那时候我们的子孙后代也成长起来了,我们只要坚持十几年,把老兵赡养好、把子孙抚养好、把队伍培养好,未来我们可能比现在的发展更好。

在被我这个“种猪”洗脑之后,“西天干”终于鼓起了些许信心。在当“种猪”之余,我每天白天的任务就是让他们配合我和“老兵营”的所有人聊天、谈心。

除了那几场婚礼,我每天只有早饭是和老婆们吃,午饭、晚饭都会请一群士兵、家属或者老兵一起吃,并不是大吃大喝推杯换盏,而是耐心的与所有人交流、掌握他们每个人的心态。整个营地所有人加起来不到一千三百口,我在年底前都请吃了饭、聊了天、认了脸熟,见面能叫出九的名字、叫不出名字的家属也能知道他们是哪家的。

所以在这个冬天,我不仅是个“种猪”,还做了个“亲民的种猪”。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