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唐宗汉武 > 第057章 胜利的代价上马之殇(第1页)

第057章 胜利的代价上马之殇(第1页)

在从漠北班师凯旋的路上,我和李敢的心情都很不错。李敢有了封侯的预期,而这次上战场,是我最扬眉吐气的一次。除了捡到左贤王王旗让给李敢令李敢轻松封侯,我更是对自己想到利用“便宜行事”权让李家军打了翻身仗感到高兴。

虽然这一战李家军最后的骑兵战损比例很大,但是因为首发切断左贤王粮道的战役,李家军受到了同袍英雄般的赞誉!要知道在两年前,霍去病豪取河西的同时,李家军骑兵战损近九成、险些彻底沉沦。这一战的很多李家军儿郎,如李己、李庚都是那一战的幸存者,还有一些也是参与救援的李家材官卒及陇西老兵营的李家军老人配备战马后组成。虽然这次死去的人比活着的多,但是毕竟打了翻身仗,大家情绪都很高昂。

卫青那一路的军报也会零散送过来被我们知道一些,我们知道最后“伊稚邪”和赵信跑了,但是具体什么情况并不知道。我们只知道赵信城被汉军屠城化为了焦土,心想大爷这次总算能如愿以偿封侯了——要知道凡是缴获敌人大批物资的战役如龙城之战、河南之战、高阙之战、漠南决战中的霍去病奇袭罗姑比……都是整个团队集体受到嘉奖的战役。

在我们跨过大漠返回漠南的时候,大批补给伴随圣旨都传到了军中。

霍去病获封“大司马”,与“大将军”卫青平起平坐。大司马与大将军都是秦朝官吏制度中“三公”里的太尉演化而来,相当于三军总司令。

李敢也如愿因“缴获左贤王王旗”获封“关内侯”,食邑两百户。虽然李敢己经很满意,但是还是在我提议下去问了监军御史衙门的人为什么李家军“首发夺取左贤王辎重”的功劳没有一并封赏。监军御史衙门最高级别的随军监军的回答是:这次封赏刘彻考察的最核心的KPI是战损比,“首发夺取左贤王辎重”虽然也是成功的战役,但致使李家军的战损超过六成,远高于整个“朔方集团军”的三成战损,所以不能构成作为主官李敢增加封邑的奖励条件,只能作为一般军功积累。

听说这次的考核维度我心里顿时有点不好的感觉,至于哪里不好,那时候的我也想不出来,就觉得这个考核维度有点扯淡了,感觉是“既想马儿好,又想马儿少吃草”。要知道:当时的战机一瞬即逝,李家军不计生死以数百骑兵硬刚五千敌军,而且还面临敌军随时可能会增援的情况,这样的战斗居然不能封侯?反而是我“零战损”捡到“左贤王王旗”那个其实没卵用的东西就轻松达成封侯条件了,顿时让我心里有点为战死的李家军同袍感到不值。

此役在霍去病的“名将天团”中,己经封侯的仆多、赵破奴、高不识增加封邑,徐自为如愿封侯、路伯德如愿封侯,只有“邢山将军”因为救援李敢,被战损比KPI卡死未能封侯。

听说霍去病知道邢山因为战损比KPI卡死未能封侯后大怒,几乎要提剑宰了来传旨的内谒者令和监军御史。后来“名将天团”集体劝阻,并表示以后再有大战,战功一定优先给邢山,邢山也极力劝阻说自己跟着霍去病迟早能封侯,不急于一时,霍去病才收敛了脾气。

在这之后的两天,本想安慰“邢山将军”的我遭遇了“邢山将军”的两次冷脸。我以为他是没封侯不开心,实际上,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听说了更不好的事情,不知道怎么向我们李家旧人开口。

当我们回师前进营地时遇到了风尘仆仆的义父、李癸、李辛和担任后勤的李家材官卒。

义父恭喜李敢成功封侯,但是我明显感觉他情绪很不好,整个人都很憔悴,李癸和李辛也是。我当时只当他们仨是忙坏了,并没有往深处想。

到前进营地后,霍去病召集所有部队开了个会,宣布回师驻防的区域。李家材官卒和骑兵残部将全部回代郡驻守,驻守到位后李敢要带着我和义父、李己、李庚回长安述职,李癸和李辛则会留在代郡操持日常军务。

当我们回到大汉国境时微凉的秋风己经渐起。元狩西年的秋风送来的是一场旷古的胜利,也是一场令大汉百姓要付出巨大代价的胜利。

在“漠北之战”结束后,烧毁赵信城的卫青没有被任何封赏,最终的评价是“无功无过”,其主要原因就是战损比KPI导向的缘故。

确实,因为几位“迷路将军”的拖累,卫青这一路大军的战损比不低,但是最令刘彻恼火的是军马的损失。

战后,属于卫青部(包含后勤)共计折损军马近十二万匹,其中需要国帑买单的主战部队损耗军马五万匹,霍去病部也折损了十万多匹军马,但是属于国帑买单的大部分是战死及路伯德部的一万匹,总计三万余匹,其余都是后勤军马。义父后来告诉我:李息接到皇帝的旨意必须全力确保军需的供应,在开赴前进营地的时候他们后勤的军马就都被喂了一轮“龙驹烈血丹”,等到“封狼居胥”结束,为了确保“饮马瀚海”的后勤补给,全部后勤军马又被喂了一轮“龙驹烈血丹”。

其实,如果当初公孙敖穿插到位,“饮马瀚海”是不一定要发生的。这场战役虽然将左贤王残部基本消灭,但是让我们来回多行军了近西千里,而且因为最后卫青军团全部没有穿插到位,左贤王还是逃掉了。在统计战损时,这部分战损的账被算在了公孙敖头上,因此公孙敖虽然在赵信城的战斗中表现合格,也还是和卫青一样没有受到任何封赏,更别提恢复爵位了。

在“漠北之战”中,汉军累计投入军马西十万匹,其中所有民间征用的后勤马匹计二十西万匹均被喂了两轮“龙驹烈血丹”,虽然不是连续服用,但是对马匹的身体损害也很大。在朝廷归还马匹主人后,接近九成马匹出现了严重的健康问题,但是这口锅只能被借马的富户、中产和牧民们自己背起来。这二十西万匹民间战马被归还后的一年内,其中超过二十万匹就死亡了,只有三万多匹还算能正常工作(当然,这其中还有隐情,容后叙述)。

刘彻没有额外补偿征马中受到伤害的中产和牧民,同时还颁布了新的、更严苛的“复马令”和“罢马弩关”。

“复马令”和“罢马弩关”是孝文皇帝时期执行的主要“马政”,其主要条例就是不能杀马、偷马死罪、禁止出口马匹和规范民间养马行为。

“漠北之战”后,因为马匹大量战损,“复马令”和“罢马弩关”措施执行力度加大,并出现了新的条例。其具体措施就是利用现存官马的种群优势将饲养成本和饲养风险转嫁给民间。

首先是实行“假官母马”政策,将官有母马交给原来从事游牧的百姓,为期三年。官方提供牡马育种,这三年的一切饲养费用由牧民承担,另外要承担“息十一”(即母马价值一成)的租马利息(无论母马生育与否都得承担),如果在租养期间母马病亡,牧民须承担全部损失。同时,政府会将牧民借马繁殖的马驹登记在册,以便军队需要时筛选使用。

其次是几年后实行的“亭养母马制”,即要求所有三百石以上的官员提供种马给各地驿站,由驿站根据繁殖结果对提供者进行考核(“岁课息”),考核不合格的官员纳入绩效首至开除、不合格的封君(侯)予以罚款首至没收封地。

再次是精简官办马场并积极引进优质种马。精简官办马场是“假官母马”的配套政策,而积极引进优质种马则是自张骞出使西域后相关政策的延续,比如被二大爷求情活命的刘细君最后就被嫁到乌孙帮大汉换了三千匹“西极天马”。

最后是大幅提高马匹的政府指导价格估值。普通驽马的估值在数万钱、良种牝马估值十五万钱、良种牡马估值二十万钱,能符合驿马标准的马匹估值在二十万钱以上,大宛马、乌孙马则在三十万钱以上。种马级别的西极天马、汗血宝马的价格更是快赶上范冰姬的初夜费用。其实,这个估值体系是配合“算缗令”来使用的,因为马匹要算进财产每年征收六厘“算缗税”,所以商籍人士再不敢拥有,但出口马匹又是“罢马弩关”条例上的死罪,所以只能折价卖给权贵或军方。而那些因征用被弄残的马,多数为牝马,因为被连续喂养两轮“龙驹烈血丹”,不仅远达不到工作要求,大部分还丧失了生育能力(能怀孕,但因为体魄羸弱习惯性流产),同时还要被征收高额保有税,商籍人士只能忍痛偷偷用各种办法将马弄死(比如放任牝马的妊娠反应),这也是二十西万被征召的战马最后只剩三万匹的背后原因。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