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朔二年春,我的职务正式由中垒尉的未央营转回武库营,这时武库营的司马程丕是程不识的侄子、李敢媳妇程良娣的堂兄,是大爷当卫尉的时候提拔的。程丕对我颇为照顾,他知道大爷现在赋闲不开心,经常会让我摸鱼照顾大爷。
大爷赋闲后“幽燕军”还有一万李家步兵暂时由朝廷代管,听说自从大爷被免职后这帮人的军纪很涣散,正常训练都难以保证。
大爷赋闲后,皇帝刘彻不知道是为了挽救韩国安还是存心羞辱韩国安,安排他做了“幽燕军”的代理军事主官,行政职务是右北平太守。李家一万骑兵折戟后朝廷补充了一万役兵兵源,但是听说战斗力真的很不咋地。韩国安本来在心里就畏惧匈奴人,加上李家军不买他账,他在“幽燕军”中的日子很不好过。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夏,匈奴循例攻打上谷、渔阳,老迈的韩国安指挥不动李家军又带不好新招的役兵,战争很快失利。韩国安率军退向右北平,并要求李家募兵驰援。李家募兵行军缓慢,右北平治所平刚失陷募兵都还没到。在坠马后健康状况不佳的韩国安知道刘彻肯定会以此为借口收拾没了田蚡庇护的他,既不甘又忐忑。
韩国安在梁王刘武死后一度沉寂,之后投靠田蚡重获富贵,其间引出一段“死灰复燃”的掌故。然而这次,己经油尽灯枯的他没再能“死灰复燃”,在右北平太守任上郁郁而终。
韩国安去世后,二少爷李椒奉命从代郡领兵驰援,他动员李家军旧部迅速投入战斗,很快就击退了来犯的匈奴军队收复平刚。但匈奴军队并未撤远,而是在原右北平关市附近驻守,一副随时准备再发动进攻的模样。
因为军情紧急,刘彻亲自下旨临危重新启用大爷,任命大爷为右北平太守,继续总领“幽燕军”军务,抵抗匈奴入侵。
能够复出大爷自然高兴,在义父的调停下,他和二大爷也重归于好。大爷、二大爷和义父共同商议要把陇西老兵营中我的小伙伴们都招到李家募兵中补充战斗力,禁军系统的二代、三代也计划调走一大半,总共超过一百二十人。
相关军队人事变动二大爷还是找卫青跟皇帝商议,很快皇帝批准了禁军系统内李家人的调职。但是二大爷托卫青跟皇帝商量的另外一件事情——恢复“幽燕军”和“赵边军”李家募兵编制的事情,皇帝并没有立即答应,借口是国库空虚,而募兵的成本要比征召役兵高得多,朝廷暂时很难在这种可能持续很久的大战略背景下挤出这么多钱来供李家募兵。在卫青再三争取后,皇帝勉强答应先给“赵边军”恢复两营骑兵一千人的募兵编制以安排禁军系统内李家人的调职。
我在陇右的小伙伴们由此将全部进入代郡新增的募兵编制,由二少爷李椒首属管理。大爷对这个结果肯定是不满的,于是又让二大爷请卫青协调要调些禁军及京畿治安部队的基层军官去右北平充实“幽燕军”的干部队伍。
“幽燕军”在大爷的一万骑兵战损后确实战斗力和军官素质都大不如前,卫青跟皇帝刘彻一说皇帝就答应了。
皇帝答应的这么爽快还有一个原因是卫青这时己经准备带领二大爷和李息等将领再出塞北对匈奴作战,以报复匈奴对右北平、上谷、渔阳的劫掠。
在卫青的大军开拔后义父也回陇西去动员小伙伴们入伍。大爷则向皇帝刘彻递交了一份大约五十人的他希望带去右北平的基层干部名单。
刘彻让有司核对了名单,确认里面并没有他或卫青想重点培养的人后就让有司照名单去安排调动了。
谁都没有注意,大爷在这份名单里面混入了一个霸陵尉的名字——就是前一年冬天在霸陵为难我和大爷的那个尉官。
大爷在出发右北平履新前要求所有被选中的基层军官到府上报到,霸陵尉因为路程较远迟到了。
大爷召集报到的那天我在武库值守并不在家,据说大爷一见到霸陵尉验明正身后就问了一句话:“还记不记得我这个被罢了官的将军?”
霸陵尉很惶恐,说自己那天喝了酒,得罪了“飞将军”,实在是该死。
大爷说:“你不仅那天该死,今天更该死。让你们集结去右北平报到都能迟到!”说完大爷就让在家休沐的李敢和李胖虎把霸陵尉拖下去给宰了。
大爷杀了霸陵尉解了气后没有当回事,首接以“霸陵尉迟到违反军纪”为由向廷尉府的监军御史衙门作了报备。因为咸宣和王温舒此时都随卫青大军出征,这个报备落到了公事公办的廷尉府二把手赵禹手里。
赵禹倒也没有一定要找大爷的麻烦,只是依律认为:霸陵尉的人事关系尚未转到右北平,只是意向调动,这个时间段大爷其实还不是霸陵尉正式的主官,没有资格对霸陵尉实施军法。另外,大爷让霸陵尉集结的地点是自己的府邸,这更不符合军规,他把这两条如实记录在案并转交尚书台,拟呈报皇帝刘彻先行知晓,等咸宣和王温舒回长安后再行处理,至于大爷李广是等处理完再履新,还是先履新再等候处理,赵禹建议因为军情紧急,让大爷先行赴右北平就职。
如果当天的值班秘书是司马迁,他一定会想办法帮大爷拖延到咸宣和王温舒回来再呈报皇帝刘彻。但当天的值班秘书是有点飘的中大夫主父偃,他并不买李家的账,首接将赵禹的奏折上呈给了刘彻。
大战在即,考虑到右北平的防御刘彻肯定不想在这时候为了一个小小的霸陵尉和大爷上纲上线,但是他也想借此敲打一下李家,于是就趁李敢值班的时候把他喊到面前,问李敢知不知道霸陵尉被大爷处死的事情。
要说李敢也是个头铁的憨货,他首接告诉刘彻他知道这个事情。李敢知道自己老爹赋闲后好不容易再被启用,保护父亲心切的他说大爷只说了霸陵尉违反了军规让他和李胖虎“教训”一下,是李胖虎教训霸陵尉的时候失手将其打死了。
刘彻应该是己经调查了大爷要弄死霸陵尉的真正原因,他冷笑一声,道:“老将军也是心急,如果等那厮正式调到右北平后再有什么逾矩行为,老将军要如何处置那厮朕都会支持的。可是现下如廷尉衙门说的那厮人事关系还没到、集结地点也不合规,再加上行使军法的是其实没有资格用刑的李胖虎,朕是有点为难咯。”刘彻顿了一下又道,“还是先让老将军上任吧,一切等卫青大军凯旋再让咸宣和王温舒来处置吧!”
李敢回家后把情况告诉了大爷,大爷怕留尾巴被拿捏,在没和二大爷、义父商量的情况下就让李敢做了李胖虎的工作,叫李胖虎把事情认下来。
于是当我那天早上结束武库的夜班回到府上的时候,就没能再见到李胖虎——他去廷尉衙门自首,承认“误杀”之罪,然后就被收监了。
李胖虎收监之后大爷就动身去右北平履新了,同时李敢让我帮他起草“篆体密文”给二大爷,让二大爷班师后尽量想办法把李胖虎“捞出来”,说是大爷走前吩咐的。
但是二大爷并没有办法把自首的李胖虎捞出来,只能花了些钱帮他疏通轻判。李胖虎最后因误杀被判了五年监禁,后来减了一次刑,在元朔五年秋出的狱。但是他有了“案底”,从此丢掉了“良家子”的身份,不能再回李家军效力。
本来以为除了等李胖虎回去成亲的李胖丫和她义父赵志敬,别的人都满意了,结果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据二大爷后来透露,在河南之战凯旋后卫青找他谈了心,说皇帝刘彻单独就大爷私刑报复杀害霸陵尉的事情找卫青谈了话,皇帝告诉卫青:念在大爷和二大爷的既往功绩,这个事情他就不过问了,但是让李家以后不要再谈增加募兵编制的事情了。因为战争消耗很大,在可见的未来时间内不适合再给李家单独开募兵的特权窗口。同时,李家现有募兵的待遇也作了调整,调整后基本与朝廷役兵待遇齐平,比之前有两成左右的下降。
由此,李家失去了最后的和朝廷谈增加募兵的资格,大爷的冲动报仇落下把柄,不仅害了李胖虎,也让李家军的编制永远无法恢复到鼎盛时期。
因为募兵被无限期取消和军饷待遇被降低,大爷和二大爷原本再在老兵营抚养一百名孤儿的计划也被迫取消。这样一来,老兵营的功能也就变得很单一——只需要给孤寡伤残老兵养老即可。二大爷怕大爷再出昏招,于是建议义父以后陪着大爷右北平和长安两地跑。因为陇西老兵营的日常军务己经很简单,义父就重新回到大爷身边帮他打理后勤事务,老兵营的工作就交给老兵营假司马李壬打理了。
元朔二年大爷被重新启用、二大爷因“河南之战”得了封赏,李家虽不及元光年间的风光却也稳住了衰落的颓势,总算是差强人意。唯一让我感觉不舒服的是我的小伙伴李胖虎离开了李家,每当我在李家再寻不见那张其貌不扬的憨厚大饼脸,我的心底都会涌起些许凉薄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