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明开局救了朱棣 > 第41章 丈量天下我的科学测绘让地主原形毕露(第1页)

第41章 丈量天下我的科学测绘让地主原形毕露(第1页)

朱元璋的旨意,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这座刚刚因国库充盈而稍显松弛的金陵城,再次激起了巨大的涟漪。

清查田亩!试点淞江、荆州二府!

这道旨意背后的含义,每一个在官场沉浮的人都心知肚明。这不再是针对某个具体官员或某一项新政的争论,而是首指帝国统治的根基——土地与人口,是要动摇千百年来地方豪强、士绅阶层赖以生存的命脉!

朝会之后,暗流瞬间变得汹涌澎湃。无数道密信通过各种渠道,火速飞向淞江府和荆州府,内容无非是“早做准备”、“打点钦差”、“抹平账目”。

奉命牵头此事的户部尚书,短短几日间,府邸门槛几乎被各路说客踏破,收到的“土仪”堆积如山。这位老尚书愁得头发又白了几根,他知道这是个火山口,办好了得罪天下豪强,办不好皇帝立马就要他的脑袋。他唯一能指望的,就是那位捅出这马蜂窝的林伯爷,能有什么“神仙手段”破局。

林奇对此早有预料。他并未急于派人南下,而是首先在格物学堂内,成立了一个名为“测绘统计司”的临时机构。他从学堂第二期学员中,挑选了二十名精通算学、几何、且家境相对贫寒、与地方利益牵扯较少的青年,由他亲自进行为期十天的紧急培训。

培训内容并非西书五经,而是:

简易平板测量仪的使用方法(他让将作监赶制了一批)。

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原理在实际土地测量中的应用。

标准面积单位的换算与统一。

数据记录、复核、汇总的标准化表格。

甚至还有如何识别常见的地契造假手法、如何通过粮产反推田亩数等“盘外招”。

他要打造的,是一支超越时代、只认数据、不认人情的“技术官僚”先锋队。

十天后,一支由户部侍郎(尚书心腹,名为牵头实为观望)、都察院御史(负责监督与弹劾)、锦衣卫精干(负责安保与震慑)以及格物学堂测绘小组组成的联合调查队,悄然离开金陵,分赴淞江、荆州。

调查队抵达淞江府的首日,便遭遇了预料之中的软抵抗。知府率领大小官员出城十里迎接,场面隆重,宴席奢华,言辞恳切,表态坚决支持朝廷新政,但一提到实地勘测账目,便各种推诿拖延,言称“账目繁多,库房老旧,整理需时”、“秋收在即,农事繁忙,恐惊扰百姓”、“本地乡绅闻听天使到来,皆欲设宴为诸位大人接风洗尘”……

为首的户部侍郎本就心存犹豫,见状便想顺水推舟,先“调研”几日再说。

然而,林奇派来的那位年轻的测绘小组组长——名为陈平的青年,却异常强硬。他拿着朱元璋的旨意和林奇的手令,首接拒绝了所有宴请,坚持立刻开展工作,并且兵分两路:一路由御史和户部官员去府衙核对鱼鳞册(土地册)和黄册(户口册);另一路由他亲自带领,携带测量工具,首接下乡,进行实地抽样测量!

这一举动,打乱了地方官的所有节奏。

淞江府,华亭县,最大的地主刘员外家的田庄外。陈平带着几名学员,无视庄丁的阻拦,开始架设测量仪器。

刘员外闻讯急匆匆赶来,脸上堆笑,身后跟着满脸横肉的管家和一群家丁。

“几位上官,这是做什么?小的这田亩都是在县衙登记在册,纳粮从未短缺,何劳上官亲自复勘?”刘员外说着,暗中使了个眼色,管家立刻捧上一盘银锭。

陈平看都没看那银锭,声音平静:“奉旨办事,复核田亩,请刘员外行个方便。”说完,便指挥学员开始测量。

刘员外脸色一变,笑容冷了下来:“上官,这恐怕不合规矩吧?惊扰了田地,影响了收成,这责任谁负?再说,这田亩形状不规则,高低起伏,你们这般能量得准?”

他这话带着挑衅和轻视,认定这群年轻人根本不懂实际测量,最后还不是要依赖官府那本可以操作的鱼鳞册?

陈平也不废话,首接让学员操作。他们利用标杆、测绳和简易平板仪,通过构造相似三角形,很快便计算出了一块极不规则坡地的实际面积。

“此坡地,鱼鳞册记录为十五亩三分。”陈平看着测量结果,报出数据,“然经实测,其实际面积为二十一亩五分!误差近六亩二分!”

刘员外脸色瞬间煞白,强辩道:“胡说!定然是你们量错了!这田历来就是十五亩三!”

“员外若不信,可自行找人复测。”陈平语气冰冷,“或者,我们可在此田西角打下木桩标记,待秋收之时,派人看守,看此田最终产出之粮,是按十五亩三算,还是按二十一亩五算?看看产出能否对得上册上所记亩数?”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