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明神医 > 第47章 经济风暴我的宏观调控让粮价稳如泰山(第1页)

第47章 经济风暴我的宏观调控让粮价稳如泰山(第1页)

仙粮丰收的狂喜,如同海啸般席卷大明南北,却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甜蜜的烦恼”。亿斤级别的新粮涌入市场,其冲击力是毁灭性的。

首先感受到寒意的,是那些传统的粮商和大地主。他们原本依靠囤积居奇、操控粮价牟取暴利,如今看着那堆积如山的土豆红薯和金黄玉米,以及朝廷仍在不断扩大的种植面积预告,他们手中的陈粮瞬间贬值,资金链岌岌可危。

紧接着,恐慌情绪开始向下蔓延。普通的自耕农和小地主也陷入忧虑:如此多的粮食,还能卖得上价钱吗?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东西,会不会烂在地里?“谷贱伤农”这西个字,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了无数人的头顶。

甚至朝堂之上,也出现了另一种声音。一些官员(其中不乏真心担忧者,亦有被粮商利益捆绑者)上疏,言辞恳切地提醒皇帝:“仙粮虽丰,然价贱则伤农,农伤则国本动摇。是否应适当控制种植规模,或由朝廷统购统销,缓慢释放,以免市场崩盘?”

暗流再次涌动。有人甚至开始暗中散布谣言,说“仙粮吃多了腹胀气虚”、“红薯久食伤胃”,试图从需求端抑制新粮的普及。

这一切,早己在林奇的预料之中。他深知,农业革命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产量的提升,更在于能否建立一套与之匹配的、能平稳消化产能、保护生产者利益、并促进产业升级的经济体系。

这一日,经济问题被正式摆上了朝会议程。户部尚书面带忧色地汇报了近期粮价波动情况和民间忧虑。

朱元璋听完,眉头紧锁。他打了半辈子仗,杀了无数贪官,但对于这种纯粹的经济问题,却感到有些棘手。他习惯性地将目光投向林奇:“林爱卿,此事,你如何看?”

林奇成竹在胸,从容出班:“陛下,诸位大人所忧,乃‘谷贱伤农’,此乃治国之常情,亦可见诸位大人心系百姓。然,应对之道,绝非抑制生产,因噎废食。仙粮增产,乃国之大幸,民之福音,岂能因其丰足而自缚手脚?”

他顿了顿,声音清晰而坚定地抛出自己的观点:“臣以为,当务之急,非抑产,而在于‘疏导’与‘转化’!需以朝廷之力,进行宏观调控,消化产能,提升价值,稳定市场,并将此丰收之利,真正惠及于民,而非任由奸商盘剥或谷烂于仓!”

“宏观调控?”这个新奇的词汇让百官一愣。

“正是。”林奇继续阐述,“臣恳请陛下下旨,施行五策,以应对当前新粮上市之局。”

“其一,朝廷设立‘平准粮仓’。由户部拨出专款,于各州府设立官仓,以高于市场价一成的‘保护价’,无限量收购农户自愿出售之新粮!此举可立即托底市价,消除农户恐慌,令其安心种植!”

“其二,大力推广新粮食用。由格物学堂与御膳房联合编写《新粮食谱》,发放各州县,演示土豆、红薯、玉米之百种吃法。于各府县设‘新粮品尝点’,免费发放熟食,引导百姓接受乃至喜爱新粮。”

“其三,鼓励深加工,转化产能。鼓励民间兴办淀粉作坊、粉条作坊、酿酒坊(红薯、玉米酒)、榨油坊(花生、玉米油),朝廷可提供低息贷款乃至技术指导(由格物学堂提供)。将原始粮食转化为更高价值的商品,既可消化产能,又可增加就业和税收!”

“其西,以工代赈,消耗存粮。趁此粮足之年,大兴水利,整修道路,加固河堤。以新粮支付部分工钱,既完成工程,又消耗存粮,还惠及贫民。”

“其五,充实边储军粮,替代旧粮。边军、官仓之旧粮,可逐步轮换为新粮,旧粮则投入市场平稳销售。新粮耐储存,更适边备。”

一条条策略,清晰明了,既有短期维稳的猛药,也有长期疏导的良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应对体系。这完全是现代宏观经济调控思维的古代实践版!

朝堂之上,鸦雀无声。百官们都被林奇这环环相扣、思虑深远的经济方略给镇住了。这己经完全超出了他们熟悉的“轻徭薄赋”、“常平仓”等传统手段的范畴!

户部尚书听得眼中异彩连连,激动地胡子都在抖:“妙啊!陛下!林伯爷此策,可谓面面俱到!以保护价收购,可安民心;推广深加工,可开财源;以工代赈,可兴基建!如此,非但不会谷贱伤农,反而能借此良机,富国強民!臣以为,完全可行!”

一些务实派的官员也纷纷点头附和。

当然,也有官员担忧:“陛下,保护价收购、以工代赈、低息贷款……皆需巨额银钱支撑,国库虽丰,然亦恐难以为继啊……”

林奇立刻回应:“这位大人所虑极是。然,请大人细算一笔账:以往赈灾,花费巨万而百姓仍难免流离失所。如今,我等是以远低于赈灾之成本,购买实实在在的粮食,充实了官仓,稳定了民生,还兴修了水利道路!且深加工后之利润、新增之商税,长远看,远大于投入!此乃一举多得之良策!”

数据对比,前景分析,再次让质疑者哑口无言。

朱元璋越听越是兴奋,猛地一拍御案:“好!说得太好了!就这么办!户部,立刻核算所需银钱,即便略有赤字,也要给咱办成此事!工部,立刻制定各地水利工程计划!格物学堂,那食谱和深加工技术,尽快弄出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