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穿越大明我是朱标 > 第72章 建立大明(第1页)

第72章 建立大明(第1页)

在漫长而紧张的等待过后,终于传来了徐达率领大军成功攻下潼关的捷报!这个消息让整个阵营都为之沸腾起来。然而,就在众人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时,朱元璋却下达了一道令人意想不到的命令:停止继续进攻。

这一决定让许多将领和士兵们感到困惑不解,但他们深知朱元璋的谋略深远,一定有着更为重要的考量。事实上,此时此刻的朱元璋心中正怀揣着一个巨大的计划——他要称帝!

对于朱元璋来说,称皇帝位不仅仅是个人权力欲望的满足,更是实现统一天下、建立新王朝的关键一步。经过多年的征战与拼搏,如今时机己然成熟。他明白,只有登上皇位,才能更好地整合各方势力,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并引领天下走向繁荣昌盛。

于是,在一片议论纷纷声中,朱元璋开始有条不紊地筹备起称帝事宜。宫廷礼仪的制定、百官的任命、国号的选定……每一项工作都倾注了他无数的心血。

终于,在公元1368年的正月初西日,朱元璋身着华丽龙袍,在南京那雄伟壮观的宫殿内正式称帝。他站在高高的宝座之上,俯视着下方臣服的大臣们,脸上洋溢着自信与威严。就在这一刻,一个崭新的朝代——大明王朝,如同一轮旭日东升,照亮了华夏大地。

朱元璋随即宣布定国号为“大明”,并改年号为“洪武”。这一决策不仅象征着他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更彰显出其开创盛世的雄心壮志。紧接着,一场盛大的册封仪式拉开帷幕。

朱元璋历经无数风雨,终于登上了这至高无上的皇位。他深知治理国家需要有得力之人辅佐,于是在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

首先,朱元璋决定册封马秀英为大明朝的皇后。马秀英端庄贤淑、聪慧过人,她陪伴着朱元璋走过了许多艰难险阻,一首以来都是朱元璋最为信任和依赖的人。因此,将她封为皇后可谓实至名归。

紧接着,朱元璋又立长子朱标为太子。朱标自幼聪颖好学,心地善良且颇具仁爱之心,深得朱元璋喜爱。为了让朱标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储君,将来顺利继承大统并治理好国家,朱元璋对其关怀备至、呵护有加。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特意命令大臣詹同去考察研究历朝历代东宫官员的制度,以便能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制定出一套适合本朝的完善的东宫体制。

同时,他精心挑选那些功勋卓著、品德高尚并且阅历丰富的老臣来兼任东宫官职,专门负责教导和辅助太子成长。这些被选中的老臣们个个都有着非凡的才能和智慧,他们将倾尽所能地把自己一生所学传授给朱标,帮助他培养治国理政的能力和素养。

在这个朝堂格局之中,左丞相李善长身兼要职,不仅担任着丞相一职,还兼任了太子少师;而右丞相徐达同样身负重任,除了丞相之位外,还兼任了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的常遇春,则兼任了太子少保这一重要职务。

右都督冯胜也不例外,他兼任了右詹事一职。此外,中书平章政事胡美、廖永安以及李伯升三人,一同兼任了同知詹事院事。中书左丞赵庸和右丞王溥二人,同时兼任了副詹事。中书参政杨宪则兼任了詹事丞一职,傅瓛也兼任了詹事。

同知大都督康茂才和张兴祖分别兼任了左、右率府使。大都督府副使顾时和孙兴祖共同知晓并处理左、右率府之事。大都督府事吴祯和耿炳文两人,都兼任了左、右率府副使之职。

御史大夫邓愈和汤和二人,同时兼任了谕德。御史中丞刘基和章溢二人,也一同兼任了赞善大夫。就连治书侍御史文原吉和范显祖,也兼任了太子宾客。

如此安排之下,便不再于东宫之外另行设置府僚。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当朱元璋外出征战之时,可由太子负责监国,而各位将军和丞相们便能更为便捷地辅佐太子,确保国家政务得以顺利运转。

朱元璋慷慨地大封诸将为公侯,以此表彰他们在建立新朝过程中的赫赫战功。而在众多受封者中,有一部分将领因其卓越功勋被追封为王,享尽无上荣光。

最初获封公爵的共有八人,他们皆是以六大将和两大臣为首的开国元勋。这六位功臣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诚意公刘伯温,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遇春,汤和为信国公,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以及卫国公邓愈。

然而,朱元璋的封赏并未止于此。他还追封了己经逝去的两位猛将——胡大海为越国公、丁德兴为济国公,以缅怀他们为大明江山所做出的巨大牺牲。此外,朱文正也因功绩卓著被封为镇国公,廖永安则为郢国公。一时间,朝堂上下喜气洋洋,众将皆感恩戴德,誓言永远效忠新朝。

此刻,朱文正的府邸门前热闹非凡。阳光洒落在朱红色的大门和石狮子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朱文正身着一袭华丽的锦袍,身姿挺拔地站立在府邸门口,目光专注地凝视着前方。只见一群工匠正在忙碌地更换着牌匾,他们动作娴熟而有序,新的牌匾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辉。

在朱文正身旁不远处,赵晓晓怀抱着年幼的朱守谦静静地站立着。她面带微笑,眼神温柔地望着那些辛勤工作的人们。微风轻轻拂过,吹起了她额前的几缕发丝,更增添了几分柔美与婉约。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