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穿越大明我是朱标 > 第53章 朱元璋率军营救韩林儿朱文正镇守洪都(第1页)

第53章 朱元璋率军营救韩林儿朱文正镇守洪都(第1页)

随着刘福通这位韩宋政权主要成员的离世,局势瞬间发生了剧变。原本还处于僵持状态的苏州城,很快便落入了张士诚的掌控之中。而张士诚麾下的大将吕珍更是乘胜追击,毫不犹豫地率领着他那气势汹汹的大军直奔安丰而去。

短短几日之后,安丰这座城就已经被吕珍所率军队紧紧包围住,犹如铁桶一般密不透风。此时此刻,安丰城内弥漫着一片紧张与恐慌的气氛。

在城中的宫殿里,韩林儿正一脸惊恐地端坐在上方的宝座之上。他那双充满恐惧和无助的眼睛,扫视着下方站成一排的大臣们,声音颤抖地开口问道:“诸位爱卿,如今这吕珍率军围城,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才好啊?”然而,面对韩林儿的发问,下方的众多大臣却一个个都低垂着头,默不作声。整个大殿内顿时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当中。

韩林儿见状,心中不禁怒火中烧,脸色也变得铁青起来。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怒喝道:“你们这群酒囊饭袋!关键时刻竟然连一个主意都想不出来,朕养着你们还有何用处!罢了,都给我退下吧!”

众大臣听到韩林儿这番怒斥,如蒙大赦般纷纷松了一口气。他们赶忙向着韩林儿躬身行礼,然后匆匆忙忙地退出了大殿,仿佛生怕再多停留片刻就会惹来杀身之祸似的。

此时应天城内,朱元璋刚见完韩林儿派来的使者,得知韩宋现在的危机后,便让那使者退下了,然后急忙派人去喊朱文正,李善长、刘伯温、徐达、汤和及邓愈、常遇春等人来府中议事。

片刻之后,众人陆陆续续地都抵达了营帐之中。朱元璋坐在首位之上,他那双锐利如鹰隼般的目光缓缓扫视了一圈在座的众人,然后才不急不缓地开口说道:“诸位,刚刚得到消息,那小明王韩林儿派人前来向咱们求助,希望咱们能够发兵前去支援他们。对于此事,不知各位有何看法?”

话音刚落,只见李善长率先迈步走出队列,双手恭敬地拱起,向着朱元璋施礼后说道:“大帅啊,虽说咱们名义上是归属于小明王韩林儿旗下的,但是现如今他的势力已经日渐衰微,大不如前了。如果在这个时候选择去救援他们,恐怕最终不但得不到什么实际的好处,反而还可能会让咱们自身遭受损失。而且,如果此时我军出动大军前去救援,那么后方必然就会变得空虚起来。万一陈友谅趁此机会率军来袭,那后果将会不堪设想啊!”

听完李善长的这番话,一旁的刘伯温却是轻轻地摇了摇头,表示并不赞同。他上前一步,同样对着朱元璋拱手行礼后说道:“李大人所言固然有些道理,然而韩林儿毕竟还是红巾军的共同首领,名分犹在。倘若今日我们见死不救,那么天下之人都会认为主公您是一个不仁不义之人。如此一来,日后待到主公想要再次图谋大业之时,恐怕就难以聚拢人心了。”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徐达突然抱拳向前,大声说道:“末将倒是觉得,可以出兵前去救援。不过呢,却也不能倾尽全部兵力,只需要派出一支精锐强悍的军队就行。这样既可以迅速出击,又能确保主力部队留在后方以防不测。只要这支军队能够速战速决,成功解除安丰之围便可。”

常遇春哼了一声:“俺只担心那韩林儿不过是个无用之人,救他出来也是累赘。”

朱元璋手托下巴,沉思良久。“吾意已决,出兵救援。一来可全大义之名;二来韩林儿若得我助,必感恩于我,可为我所用;三则我军亦非全然无备,可留部分兵力镇守应天。”

众人听后,皆称主公英明,于是朱元璋当即调兵遣将,安排救援之事。

最终,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朱元璋毅然决然地做出了一项重大决策——他要亲自统率二十万精锐之师赶赴安丰去营救韩林儿。而常遇春、徐达以及足智多谋的刘伯温也毫不犹豫地选择跟随朱元璋一同踏上这充满艰险的征程。与此同时,李善长和汤和则被委以重任留守应天,负责接应前去支援的大军。

然而,此时的局势异常复杂严峻,陈友谅这个劲敌始终是朱元璋心头无法忽视的威胁。为了确保后方的安全稳定,防止陈友谅趁虚而入攻打应天,朱元璋深知必须选派一位既值得绝对信赖又具备卓越军事才能的将领来镇守至关重要的洪都。

要知道,自从朱元璋成功攻克龙兴并将其更名为洪都以来,这里已然成为了他势力范围与陈友谅盘踞之地之间一道关键的屏障。只要能够牢牢守住这片土地,就能有效阻止陈友谅的军队长驱直入进犯应天。

于是,在众多将领之中,朱元璋目光如炬地选中了朱文正,并任命他为大都督。同时,经验丰富且作战勇猛的邓愈也被委以江西行省参政一职,随朱文正一起率领着整整十万雄兵驻守洪都,肩负起抵御外敌入侵的艰巨使命。

朱文正与邓愈接到命令之后,不敢有丝毫耽搁,他们迅速集结起麾下的兵马,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向着洪都疾驰而去。

经过数日的急行军,终于抵达了洪都城下。朱文正翻身下马,顾不上一路奔波的疲惫,便大步登上城楼开始巡视城墙。他目光炯炯地扫视着四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城墙上的守军看到主帅亲临,纷纷挺直腰杆,向朱文正行礼致敬。

朱文正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着城墙的防御设施,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加强防守。当走到一处城角时,他停下脚步,望着城外远处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之色,转头对身边的邓愈说道:“此洪都乃是我军之根基所在,无论如何也决不能让它落入敌手!”

邓愈闻言,重重地点了点头,一脸严肃地回应道:“都督放心,末将深知洪都之重要性,我等定会拼尽全力守住这座城池,哪怕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绝不退缩半步!”说罢,他紧握着手中的长枪,仿佛已经做好了随时与敌人厮杀的准备。”

随后,朱文正目光凝重地看向远方,深吸一口气后转身下达了一道命令:“传我将令,命我部军火司速速备好充足的军火!”

他心里很清楚,接下来必将面临一场异常艰难的恶战。虽然对于历史上真正的朱文正是如何成功坚守住洪都的细节并不知晓,但此时此刻,他已别无选择,只能咬紧牙关、拼尽全力去守护这座城池。否则一旦失守,届时朱元璋所建立的势力恐怕将会在顷刻间土崩瓦解。

值得庆幸的是,在此前的日子里,朱文正一直不遗余力地四处寻觅那些精通火器制造与运用的人才。经过一番努力,如今总算略有成效。

而且更巧的是,邓愈这位得力干将恰好对火器极为精通并且擅长使用。于是,朱文正当即决定让邓愈迅速从军中挑选出精锐的火枪队以及威力巨大的火炮队。时间紧迫,因为谁也无法预料陈友谅何时便会率领大军气势汹汹地前来进犯。

另一边,朱元璋犹如猛虎下山,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风驰电掣般地来到了安丰城附近。然而,他们却遭遇了吕珍所率军队的顽强阻击,如铜墙铁壁般难以逾越。

更糟糕的是,张士诚亲自统率大军如疾风骤雨般奔赴苏州,准备给吕珍的部队提供支援,这让朱元璋如芒在背,不敢轻举妄动。

无奈之下,他只能安营扎寨,与吕珍对峙起来。

此刻,朱军的大营中,朱元璋犹如一座沉默的山岳,满脸忧愁地端坐于首位,一言不发。

这时,刘伯温见状,犹如醍醐灌顶般开口说道:“国公,我们要相信文正,他定能抵挡住陈友谅的进攻。如今,我们当务之急是迅速击溃吕珍,将韩林儿营救出来。”

徐达和常遇春也赶忙附和道:“是啊,大帅!文正您也晓得,这小子鬼点子多的很,所以此刻我们必须赶紧将小明王解救出来,然后支援文正。”

朱元璋听此,也点了点头,然后站起来说道,“对,咱要相信文正,如今让咱们来讨论如何快速击退吕珍。”

徐达上前一步,抱拳道:“大帅,吕珍据守此地,地势熟悉,强攻恐损兵折将。末将以为可先派兵佯攻一侧,吸引其主力,再派精兵从另一侧突袭。”

朱元璋微微点头,“此计可行,但谁可担此佯攻大任?”

常遇春朗声道:“俺愿前往。”

随后,朱元璋便下令:“常遇春率领三万精锐佯攻吕珍,然后徐达率领十万兵马突袭,咱和伯温便在此负责阻击张士诚得援兵。”

众将听到后,纷纷抱拳应下,然后便告辞朱元璋出去准备兵马执行任务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