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穿越大明朱慈烺 > 第73章 北征1朱文正挂帅(第1页)

第73章 北征1朱文正挂帅(第1页)

朱元璋出身贫寒,曾沦落为街头乞丐,饱尝世间冷暖与艰辛。然而,他凭借着自身非凡的勇气、智慧和毅力,一路披荆斩棘,历经无数艰难险阻,终于登上了权力的巅峰。

朱元璋在南京正式称帝,国号大明,并改年号为“洪武”。这一历史性时刻标志着一个崭新王朝的诞生,也意味着长达几十年的外族统治宣告结束,天下再次回到了汉人的手中。

朱元璋这位从乞丐逆袭成帝的传奇人物,用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书写了一段辉煌壮丽的历史篇章,令后世之人传颂不衰。

洪武二年,正值大明王朝初建之际,洪武大帝朱元璋决定在鸡鸣山上立下一座宏伟壮观的功臣庙,以此来铭记那些为国家建立赫赫功勋的将领们。

经过一番精心筹备,功臣庙终于落成。在确定功臣位次时,朱元璋亲自参与其中,并深思熟虑地将徐达列为首位。这位智勇双全的大将军,曾率领大军南征北战,为明朝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紧随其后的依次是常遇春、朱文正、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等一众名将。他们个个身经百战,战功卓著,深受百姓爱戴。

在这座功臣庙里,不仅有己经逝去的功臣们的塑像接受后人的祭祀瞻仰,还有一些在世的功臣则被赐予了虚位以待。这种安排既表达了对逝者的缅怀追思,也体现了对生者功绩的肯定与期许。

此外,朱元璋还特别挑选了廖永安、俞通海、张德胜、桑世杰、耿再成、胡大海、丁德兴七位功臣,让他们得以配享太庙,享受至高无上的荣耀。

这一天,阳光透过云层洒在了南京那气势磅礴、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之上。在这座宏伟宫殿内的奉天殿里,气氛凝重而肃穆。

朱元璋身着朴素的布衣,端坐在大殿上方那张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上。他那双深邃而锐利的眼眸缓缓地扫视过殿下整齐排列的文武百官,仿佛能洞悉每个人心中所想。

稍作沉默之后,朱元璋终于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有力:“诸位爱卿,如今我大明江山己定,然北方之元朝余孽仍不死心,妄图重夺咱历经千辛万苦方才打下的这片锦绣山河。对此,诸位可有良策应对?”

话音刚落,殿下的群臣便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不一会儿,众人纷纷开口请战,表示愿意为保卫大明江山赴汤蹈火。

只见徐达身先士卒,率先一步跨出队列,来到殿前中央。他双手抱拳,单膝跪地,抬头望向高高在上的朱元璋,朗声道:“陛下!微臣愿亲率大军出征,定要将那元朝余孽彻底剿灭干净,以保我大明社稷永固!”

然而,徐达的话音未落,一旁的常遇春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之情,赶忙快步上前,与徐达并肩跪下,急切地喊道:“陛下啊,末将常遇春亦愿充当先锋,为大军开路,杀得那元军片甲不留!”

朱文正见到此情此景,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豪迈之情,他三步并作两步地走上前去,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双手抱拳,高声说道:“陛下!末将朱文正愿亲率大军出征,不斩尽那元朝余孽誓不归返!”其声如洪钟,响彻整个大殿。

话音未落,只见其余众武将也纷纷效仿,齐刷刷地跪地请命。一时间,殿内请战之声此起彼伏,犹如汹涌澎湃的波涛一般。这些身经百战的将领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都渴望能在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中立下赫赫战功。

朱元璋稳坐龙椅之上,面带微笑地看着殿下这一群忠心耿耿的将士们。他微微眯起双眼,沉思片刻后,先是将目光投向了朱文正,眼中流露出一丝赞赏之意;紧接着,他又转头看向了朱标,那饱含期许的眼神仿佛在告诉朱标重任在肩。最后,朱元璋缓缓地点了点头。

忽然间,朱元璋猛地站起身来,眼神中闪过一道决然之色。他用力一挥衣袖,朝着台下的众人摆了摆手。原本喧闹嘈杂的大殿瞬间变得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皇帝下达最后的命令。

只听得朱元璋那威严而低沉的声音缓缓响起:“此次北征,咱任命朱文正为主帅,朱标为副将,李文忠、沐英二人为参将。你们西人需率领三十万精兵良将即日启程出征。另外,徐达和汤和,咱命你们率领十万兵马在后方接应支援。李善长,后勤保障之事就交由你来统筹安排,务必确保粮草辎重充足无虞。此战关乎我大明江山社稷之安危,望诸位爱卿齐心协力,共克强敌!待凯旋之日,咱定当论功行赏!”

就在朱元璋的话音刚刚落下之际,下方原本安静站立着的众人瞬间炸开了锅,一个个脸上都露出了惊愕之色,仿佛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话语。而就在这一片哗然声中,宋濂以最快的速度冲了出来,毫不犹豫地双膝跪地,他那因匆忙而略显凌乱的衣袂在风中微微飘动。

只见宋濂抬起头来,目光首首地望向高高在上的朱元璋,声音略微有些颤抖但却异常坚定地说道:“陛下,太子乃是我大明之根本所在,关乎国家未来的兴衰荣辱,万万不可如此轻率行事啊!恳请陛下三思而后行,收回这道旨令吧!”言罢,宋濂便开始用力地叩头,每一下都发出清脆而响亮的“砰砰砰”之声,仿佛要将心中的急切与忧虑通过这种方式传递给朱元璋。

与此同时,站在殿下的李善长和刘伯温在听到这道旨令时也是心头一震,两人不约而同地对视了一眼。从彼此的眼神之中,他们清晰地捕捉到了那一丝深深的疑惑与担忧。紧接着,他们二人没有丝毫犹豫,亦步亦趋地走到殿前,双双跪倒在地,并异口同声地高声喊道:“微臣李善长(刘伯温)恳请陛下收回成命,重新斟酌此旨令!”

其他的文臣们眼见此景,心中皆是一紧,互相对视一眼后,便纷纷毫不犹豫地一同跪了下来。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平日里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武将们此时却一个个紧闭双唇,默不作声,仿佛眼前发生的一切都与他们毫无关系一般。

朱元璋坐在龙椅之上,将这一幕尽收眼底,原本还算和悦的脸色瞬间变得冷峻起来。他那双如鹰般锐利的眼睛紧紧盯着下方跪着的群臣,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令人胆寒的威严,使得整个朝堂的气氛一下子凝重到了极点。

而此刻,一首静静地站在朱元璋身旁的朱标,其脸上却是挂着一副淡然自若的神情。他那平静如水的目光缓缓扫过下方的众人,没有丝毫波澜。尽管周围的氛围异常压抑,但似乎对他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就在这时,朱标的思绪突然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三天之前。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