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穿越朱文正 > 第51章 花云之子陈友谅败逃武昌(第1页)

第51章 花云之子陈友谅败逃武昌(第1页)

自从陈友谅败逃后,朱元璋一直在整备军队,时刻准备攻打陈友谅,朱元璋此时召集军中将领及谋臣在应天议事大厅开会,

朱元璋端坐在主位之上,面色严肃地扫视众人,开口道:“诸位,如今陈友谅虽败逃,但实力犹存,不可小觑。吾欲出兵再战,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徐达率先站出,抱拳道:“大帅,末将以为当下我军士气正盛,粮草充足,理应乘胜追击,否则待其恢复元气,恐成大患。”众将纷纷附和。

这时,刘伯温却微微摇头,拱手说道:“国公,此刻并非出兵良机。陈友谅所据之地水网密布,易守难攻,且他兵败之后必然严加防范。依臣之见,不如先派细作潜入,散播谣言,离间其内部人心,待其内乱之时再出兵,必能事半功倍。”

朱元璋听后抚须沉思片刻,觉得刘伯温之言甚是有理,于是点头道:“伯温此计甚妙,就依伯温所言。传我命令,选派得力之人扮作商贾小贩等,速往陈友谅处行事。其余将士加紧操练,不得懈怠。”众将领命而去,一场暗中的较量即将展开。

朱元璋待众人纷纷离去后,略微思索片刻,旋即唤来了一名亲信侍卫,低声嘱咐道:“速速前往朱文正府中,请文正与晓晓前来咱这里用膳。”原来,这朱元璋的妻子马秀英近日有了身孕,他寻思着趁此机会也让晓晓这位精通医术之人给瞧瞧,开个滋补身子的良方。

而此刻,朱文正恰好从兵营忙碌归来,满身疲惫但神情却难掩兴奋。一踏入自家府邸大门,便有仆从迎上前告知朱元璋相邀之事。朱文正当即爽快地应承下来,并加快脚步向里走去。

当他走进内室时,一眼就望见赵晓晓正安静地端坐在椅子上,目光凝视着窗外,似乎在沉思着什么。

朱文正轻咳一声,笑着开口说道:“晓晓啊,叔父方才遣人来传话,叫咱们俩去他府上一同用餐呢!咱可不能耽搁太久,莫要让叔父他们久等啦!”说罢,他大步走到赵晓晓身旁,轻轻拉起她的手,准备一同出门赴宴。

赵晓晓恍然回过神来,她身姿轻盈地站起身来,莲步轻移,紧跟着朱文正一同走出了房门。

一路上,朱文正兴致勃勃地与她分享着今日兵营里发生的种种有趣之事。赵晓晓被他生动的讲述所吸引,时而抿嘴轻笑,时而忍不住笑出声来,心情也随之变得轻松愉悦起来。

不知不觉间,两人便来到了朱元璋的国公府门前。正当他们准备迈步进入府内之时,忽然瞧见门口处站着一名妇人。那妇人身着朴素衣裳,怀中紧紧抱着一个小男孩。此刻,她正满脸焦急地与门前的守卫说着些什么。

朱文正见状,心中不禁涌起一丝好奇。他快步走上前去,开口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那守卫见到朱文正前来,脸上立刻浮现出恭敬之色,连忙躬身行礼道:“朱将军,此名妇人自称是花云将军府邸的丫鬟,并称身旁这个小男孩乃是花云将军唯一的血脉。小人等正在核实此事是否属实呢。”

朱文正一听,脸色顿时凝重起来。花云英勇战死,若留有遗孤,定要好好照料。他转头看向那妇人,沉声问道:“可有何凭证?”

妇人急忙从怀里掏出一块玉佩,泣不成声:“这是将军的玉佩,夫人交给我说是留给孩子的念想。”朱文正接过仔细查看,确实像是花云之物。

朱文正此刻并未多言,只是面色沉静地向着那守卫轻轻一挥手臂,缓声道:“此事交于我处理即可。”他的声音不大,但却透着一种让人无法质疑的坚定。

那守卫见状,微微颔首,随即转身继续履行自已看守的职责。而朱文正则迈步上前,来到妇人和孩子面前。只见他脸上露出一抹温和的笑容,轻声对他们说道:“随我进来吧。”说完,他率先抬脚向门内走去。

妇人身着粗布衣裳,面容憔悴但眼神中仍透露出一丝希冀。她紧紧牵着身旁孩子的小手,那孩子约莫五六岁年纪,怯生生地跟随着这妇人的脚步。三人就这样缓缓走进了大门,身影渐渐消失在了庭院深处。

朱文正迈着沉稳而坚定的步伐,引领着那位面容憔悴但仍透着几分坚毅的妇人以及她身旁那个怯生生、紧紧拽着母亲衣角的孩子缓缓走进了院子。

他们沿着青石小径前行,最终在一处略显偏僻却宁静祥和的偏房前停下脚步。朱文正轻轻推开房门,示意妇人和孩子进去。房间虽然不大,但收拾得整洁干净,透露出一丝温馨。

他转身招来一名恭顺的下人,低声嘱咐道:“去取些食物和衣物来给她们母子二人。”

不一会儿,下人便端来了一盘热气腾腾的饭菜和几套崭新的衣裳。那孩子原本黯淡无光的眼眸瞬间被食物吸引住,仿佛这些寻常的食物在此刻变成了世间最珍贵的美味佳肴一般,眼睛里闪烁着渴望的光芒。

妇人见状,赶忙伸手拉住孩子,轻声告诫道:“不可无礼。”

然后她面带感激地向朱文正深深鞠了一躬,说道:“多谢大人收留我们孤儿寡母,此恩此情没齿难忘。”

朱文正连忙摆了摆手,微笑着回答:“花将军乃是大英雄,他为国捐躯,其后人我等自当悉心照料。不必如此多礼。”

安排好妇人和孩子之后,朱文正稍作停留,又匆匆赶往朱元璋所在之处,准备向主公禀报此事。

朱元璋听完朱文正的叙述,不禁也为之动容,感慨万分地叹息一声:“花云忠勇可嘉,竟落得如此下场……也罢,就将这孩子收留在府中吧,定要给他提供最好的教育,不能埋没了。”

得到朱元璋首肯后的妇人得知这个消息后,激动得泪流满面,当场跪地叩头谢恩。从那天起,妇人便全心全意地教导孩子读书识字,时常讲述花云生前的英勇事迹,让孩子铭记父亲的伟大与荣耀。

时光荏苒,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这一天,朱元璋站在一座高耸入云的高台之上,他身姿挺拔如松,目光炯炯地俯瞰着下方。只见台下排列着一支支军容严整、气势磅礴的队伍,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手中的兵器闪烁着寒光。

看到如此雄壮的景象,朱元璋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豪迈之气。他深吸一口气,运足内力高声喊道:“将士们!前段时间,有个卖鱼的家伙率领其部众攻占了采石和太平两地,致使咱们众多兄弟英勇牺牲。这笔血债,你们说该不该讨回来?”

朱元璋的声音如同雷霆一般在空中炸响,清晰地传入每一名将士的耳中。台下的众将士闻听此言,群情激愤,他们紧紧握着手中的武器,胸膛剧烈起伏,齐声高呼道:“报仇!报仇!”这激昂的呼喊声震耳欲聋,响彻云霄,仿佛要将整个天地都为之撼动。

听到将士们如此坚决的回应,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他那双锐利的眼睛扫视着眼前这支威武之师,心中充满了自信与豪情。随后,他猛地挥动起自已粗壮有力的手臂,大声吼道:“出发!”

随着朱元璋的一声令下,号角声骤然响起,战鼓雷鸣般地敲响。大军犹如汹涌澎湃的洪流,迈着坚定而整齐的步伐,浩浩荡荡地向着陈友谅的领地挺进。军旗飘扬,刀枪林立,马蹄声响彻大地,扬起漫天尘土。

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先派遣徐达率领着五万精锐向安庆发起猛攻。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