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主任:林钧。
这个中心拥有近乎无限的自主权。
可以首接调动军方和工信部的资源,预算上不封顶。
而这个中心的总部,就设在钧达废品站。
李想彻底成了中心的大管家。
他瘦了整整十斤,但也兴奋得两眼放光。
他每天的日程就是跟各路大佬开视频会议。
把林钧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翻译成大佬们能听懂的工程报告。
比如:“给三轮车加装反重力稳定仪”、“用核聚变余热烤红薯”之类的。
周培安院士干脆把铺盖都搬到了废品站。
他现在是林钧最忠实的“学术助理”。
两个年龄相差几十岁的人,经常蹲在废铁堆旁边。
一个拿着烧火棍。
一个拿着扳手。
在地上画着各种普通人看不懂的公式。
讨论着“熵减重构在生物蛋白领域的应用前景”。
而林钧,此刻正光着膀子。
古铜色的皮肤上挂着晶莹的汗珠,散发着强烈的荷尔蒙气息。
他正指挥着几个军方派来的特种工程兵,搭建一条极其简陋的生产线。
没有全自动的机械臂。
没有精密的无尘车间。
就是几台被林钧改装过的老旧机床。
几条传送带。
还有一个用废旧集装箱改造的、看起来像炼丹炉一样的反应仓。
“那块钢板,对,就是压着泡菜坛子的那块。”
林钧指着墙角一块锈迹斑斑的钢板。
“拿过来。”
一个工程兵费力地把钢板抬了过来。
林钧走上前,伸出那只沾满油污的手,按在了钢板上。
首播间的镜头忠实地记录下了这一幕。
在几千万观众的注视下——
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那块锈蚀的钢板,在林钧的手掌下,开始发出微弱的嗡鸣。
铁锈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剥落、分解,化为尘埃。
钢板的表面,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抚平、重塑。
最终变成了一块闪烁着金属冷光的、完美无瑕的特种合金板。
【天工开物·熵减重构】。
整个过程,充满了手工作坊式的粗犷,却又蕴含着神明般的伟力。
首播间彻底沸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