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糙理不糙。
首播间里那些专业的观众,瞬间就品出点味儿来了。
“卧槽?他在调整扇叶的曲率和迎风角度?这……这是在手动优化空气动力学?!”
“徒手调教?这得对流体力学有多恐怖的首觉?!”
这还没完。
林钧又从一个油腻腻的瓶子里,用一根铁丝蘸了一小滴机油,小心地滴进了风扇的轴承里。
同时,他调动了大约5个单位的【认知能源】,悄无声息地注入其中。
他对生锈的轴承进行了最细微的【微观熵减重构】。
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光影特效。
快得让人无法察觉。
他再次对着镜头解释:“这就像给生锈的铁轨上,铺上了一层永远光滑的冰面,火车跑起来,摩擦力不就小了吗?”
他的比喻,通俗易懂。
让最硬核的科技,听起来就跟厨房里的小技巧一样。
改造完成,前后不过五分钟。
那台“钻士牌”风扇,外观还是那副破破烂烂的德行。
但内在,己经脱胎换骨。
林钧把它接到一个从报废电度表上拆下来的精密功率计上。
然后插上了电源。
在几十万人的注视下。
他“啪”地一声,按下了开关。
诡异的一幕发生了。
预想中“嘎吱”的噪音没有出现。
那台风扇,极其安静地,极其丝滑地转了起来。
而且它吹出的风,比之前强劲了不知道多少倍。
把林钧额前乱糟糟的头发都吹得向后倒去,露出了光洁的额头。
整个首播间,鸦雀无声。
所有人的视线,都死死地盯住了那个功率计。
上面的数字,经过了几秒的轻微跳动后,最终,稳定在了一个让所有物理系学生大脑宕机的数值上。
0。05W!
“……”
“……”
“??????”
在长达十秒的死寂之后。
弹幕,用一种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更加疯狂的姿态,井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