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齿伶俐,熟知古今故事,能吸引客人,待遇从优,管吃管住。”
王将来眼睛一亮,身为大秦王爷,家教自然是好的。
自小家里的书房里摆满了各种话本、传奇,肚子里装着不少古今中外的故事,而且他口齿伶俐,擅长言辞,这不正是他擅长的吗?
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身上的锦袍(虽然还是很破),挤开人群走进酒楼。酒楼里很宽敞,一楼摆着十几张桌子,不少客人正在吃饭喝酒,二楼则是包间。
掌柜的是个西十多岁的中年男人,穿着一身青色长衫,正坐在柜台后算账。
王将来走到柜台前,对着掌柜抱了抱拳,语气带着几分自信:“掌柜的,我想应聘说书先生。”
掌柜抬起头,上下打量着王将来,见他虽然衣衫破旧,却身姿挺拔,眼神清亮,不像寻常落魄之辈,便放下手中的算盘,指了指大厅中央的空台。
“行,那你先试试。今日来应聘的人不少,你要是说得好,能让客人停下筷子听,就算过了。”
王将来顺着掌柜的目光看去,只见空台旁己经站了三个人——一个留着山羊胡的老者,手里拿着一把折扇,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一个身材微胖的中年男人,正掰着手指念叨着什么,似乎在回忆故事细节;
还有一个年轻书生,紧张地攥着衣角,脸色有些发白。
见王将来进来,山羊胡老者瞥了他一眼,不屑地哼了一声:“年纪轻轻,毛都没长齐,也敢来抢说书先生的活?别到时候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利索,丢了脸面。”
王将来没有理会他的嘲讽,径首走到空台前。
他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呼吸,目光扫过大厅里的客人——有的正低头吃饭,有的在小声聊天,没人注意到他。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陡然提高,带着几分穿透力:“列位客官,今日我给大家说一段‘赵子龙单骑救主’的故事,话说那长坂坡前,曹操百万大军围困刘备,刘备家眷失散,赵云单枪匹马,于万军之中七进七出,只为救出幼主阿斗……”
他的声音洪亮,口齿清晰,一开口就吸引了不少客人的注意。
那些原本低头吃饭的客人纷纷抬起头,看向空台;聊天的客人也停下了话语,侧耳倾听。
王将来越说越投入,时而模仿赵云挺枪跃马的豪迈,时而描绘曹军围困的紧张。
说到赵云杀得曹军胆寒时,他还特意加重语气,眼神凌厉,仿佛真的置身于战场之上;
说到糜夫人投井自尽时,他的声音又变得低沉,带着几分惋惜,引得不少客人连连叹气。
“……赵云怀抱阿斗,手持龙胆枪,杀透曹军重围,最终平安回到刘备身边。
刘备见赵云血染战袍,抱着阿斗说道:‘为这孺子,几乎损我一员大将!’说罢便要将阿斗摔在地上。
赵云连忙抱住,泣拜道:‘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故事说完,王将来微微鞠躬,大厅里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不少客人还大声叫好:“说得好!再来一段!”“这小伙子说得比之前那几个强多了!”
山羊胡老者脸色铁青,狠狠地瞪了王将来一眼,转身就走;
中年男人也叹了口气,摇着头离开了;
年轻书生则走到王将来身边,小声说道:“兄台说得真好,我自愧不如。”
掌柜的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连忙走过来拍了拍王将来的肩膀:“好!说得太好了!
小伙子,你明天就来上班,每月给你五两银子,管吃管住,要是客人反响好,还能给你涨工钱!”
王将来大喜过望,连忙道谢。他终于在清溪镇找到了落脚的地方,不仅能解决温饱,还能在这里等待陈昭的消息。
掌柜的给了他一间后院的小房间,虽然不大,却干净整洁,还给他拿了一套干净的粗布衣裳。
王将来换上衣裳,洗了个热水澡,感觉浑身都轻松了不少——这是他被传送以来,第一次睡得安稳、吃得饱、穿得暖。
第二天一早,王将来就开始了说书先生的工作。
他每天在酒楼里说两段故事,上午一段,下午一段,每次都能吸引不少客人。
他肚子里的故事多,从三国到隋唐,从水浒到西游,每天换着花样说,从不重复,酒楼的生意也因为他好了不少,掌柜的对他越发满意。
闲暇时,王将来总会在镇上打听陈昭几人的消息。
他逢人就问:“你见过一个穿着锦袍、腰间挂着脊剑、怀里揣着红色玉佩的年轻人吗?啊,没见过啊,那青色衣服的姑娘呢?”
可问了几天,都没有任何线索。
有的说没见过,有的说见过类似的人,却早己离开清溪镇,往东边去了。
王将来心里有些着急,却也没办法,只能继续在酒楼说书,同时盼着陈昭能早日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