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阳光透过窗棂,照在铺满整个房间的巨大地图上。
铁大锤站在地图前,手里拿着测量工具,在图上标注着各种记号。李自成、钱流通、马大牛等人围在一旁,认真听他讲解。
"陛下,诸位大人,这是微臣制定的西安周边水利工程总体规划。"铁大锤指着地图,"主要包括西大工程。"
他指向地图上用红线标注的区域:"第一,渭河灌溉系统改造。渭河是关中的母亲河,但现有的灌溉系统老旧落后,利用率不足三成。我计划修建主干渠三条,支渠十二条,覆盖十万亩农田。"
"第二,新建水库三座。"铁大锤指向山区,"利用地形,在这三个位置建水库,调节季节性水源。旱季放水,涝季蓄水,确保农田旱涝保收。"
"第三,防洪工程。"他指着渭河沿岸,"每年雨季,渭河都会泛滥,淹没农田,冲毁房屋。我们要加固河堤,疏浚河道,修建泄洪渠,彻底解决水患问题。"
"第西,饮水工程。"铁大锤最后说道,"城市和村庄的饮用水,很多都不干净,导致疾病流行。我们要建设水井、引水渠,确保百姓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李自成听得频频点头。作为历史学家,他深知水利工程对农业社会的重要性。中国历朝历代,凡是重视水利的,都能国泰民安;反之,则民不聊生。
"铁先生,这些工程需要多少人力物力?"李自成问道。
"粗略估算,需要民工五千人,工期一年。"铁大锤说道,"所需木材、石料、铁器等物资,价值约两万两白银。"
"另外,还需要技术人员监督施工,确保质量。"
"钱没问题。"李自成说道,"盐业、矿业、粮食公司的收入,足以支撑这笔开支。马大牛,人力方面你能解决吗?"
"陛下放心!"马大牛拄着拐杖站起来,"农耕团三百人随时可以投入。另外,现在是农闲时节,可以招募农民参与,既解决了他们的生计,又完成了工程。"
"很好。"李自成满意地点头,"那就立即开工。这个冬天,我们要为明年的丰收打好基础!"
消息很快传遍了蓝田县。朝廷要修水利,招募民工,每人每天给三十文工钱,还管一顿饭。
"天啊!朝廷真是我们的福星啊!"张三狗激动地说,"现在是农闲,正愁没活干呢,这下好了,既能挣钱,又能为村里修水利!"
"是啊,有了水利,明年我们的田就旱涝保收了。"其他农民也纷纷响应。
村长敲着锣,召集村民:"乡亲们,朝廷要修水利,需要人手。愿意去的,明天一早到村口集合!"
"我去!"
"我也去!"
几乎所有的壮劳力都报了名。
张三狗回到家,兴奋地对妻子说:"我报名了!每天三十文,一个月就是九百文,快一两银子了!"
"那太好了!"妻子也很高兴,"咱们家今年收成不错,你再挣这笔钱,日子就更好过了。"
"而且啊。"张三狗压低声音,"我听说参加水利工程建设的,朝廷还会有额外奖励。做得好的,还能转成正式工人呢!"
妻子眼睛一亮:"真的?那你一定要好好干!"
天刚蒙蒙亮,集结点己经人山人海。
三百名农耕团成员整齐列队,他们将作为骨干,带领其他民工。五百名退伍军人也前来报到,他们虽然不能再打仗,但干工程活完全没问题。此外,还有两千多名农民工,来自周边各个村镇。
马大牛站在高台上,虽然拄着拐杖,但声音洪亮:"兄弟们!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是要干一件大事——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修建水利工程!"
"这工程修好了,十万亩良田旱涝保收!咱们的子孙,再也不用靠天吃饭!"
"朝廷给咱们工钱,管咱们饭,还提供工具。咱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干活,保质保量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