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顺闯王 > 第15章 朝臣博弈党争暗涌(第2页)

第15章 朝臣博弈党争暗涌(第2页)

经过大半天的争论,朝臣们基本上分成了三派:坚决支持议和的以陈新甲为首;坚决反对的以黄道周为代表;摇摆不定的中间派人数最多。

看到这种情况,崇祯决定暂时休会:"今日就到这里,大家回去再仔细考虑。三日后再议。"

散朝后,各派人马都没有闲着,开始了激烈的私下游说。

兵部尚书陈新甲的府邸中,支持议和的官员聚集一堂。

"诸位,"陈新甲开门见山地说道,"这次议和是个好机会,我们一定要抓住。"

薛国观点头赞同:"陈兄说得对。继续打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

倪元璐则提出了担忧:"关键是如何说服那些反对的人。黄道周他们的态度很坚决。"

"黄道周那些人就是书呆子,只知道空谈大义,不懂得变通。"陈新甲不屑地说道。

钱谦益在一旁默默思考着。他比其他人更了解情况,知道这次议和的意义重大。

另一边,在黄道周的书房中,东林党人也在商讨对策。

"决不能让朝廷与叛军议和!"黄道周愤愤地说道,"这是对祖宗的背叛!"

"可是陛下似乎有些动心了。"一个官员担忧地说道。

"那我们就要想办法阻止!"另一个人坚决地说道,"宁可战死,也不能屈辱求和!"

而在中间派官员张维新的家中,他正在与家人商讨这个问题。

"老爷,这议和的事,您怎么看?"妻子关心地问道。

张维新叹了一口气:"说实话,我觉得议和是对的。继续打下去,只会让百姓更苦。但是。。。"

"但是什么?"

"但是在朝廷里说出这种话,可能会被人攻击。"张维新无奈地说道。

这种纠结的心态代表了很多中间派官员的想法。他们理智上支持议和,但在政治压力下不敢明确表态。

当夜,京师的各个府邸都灯火通明,各种会议和私下商讨持续到深夜。

而在同仁客栈中,赵维新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着朝廷内部的反应。

"看来分歧很大。"他在心中分析着,"但这也是机会。分歧意味着有人支持,关键是如何扩大支持的力量。"

第二天,赵维新按照约定拜访了户部尚书倪元璐。

倪元璐是个务实的人,对财政问题最为关心。在与赵维新的交谈中,他详细了解了大顺在陕西的经济政策。

"减免赋税,开仓赈民,这些政策确实能够得到民心。"倪元璐感叹道,"如果朝廷也能这样做就好了。"

"倪大人,其实这些政策并不复杂,关键是要有决心。"赵维新说道,"如果议和成功,朝廷节省的军费完全可以用于民生。"

这番话让倪元璐深有感触。作为户部尚书,他最了解朝廷的财政困难。

"如果真的能够议和成功,对国家确实是好事。"倪元璐最终表达了支持的态度。

与此同时,一些原本中立的官员也在各种影响下开始倾向于支持议和。他们看到了议和带来的实际好处,不愿意继续无谓的战争。

但东林党人的反对也更加激烈。他们西处游说,试图阻止议和的进行。

"这是国家大事,不能感情用事!"

"与叛军议和,就是投降!"

"我们要为祖宗负责,为后代负责!"

各种观点在朝廷内部激烈碰撞,形成了复杂的政治斗争。

而在这种斗争中,一些中低级官员的态度变得越来越重要。他们虽然官职不高,但人数众多,影响不容忽视。

张维新就是其中的代表。经过几天的思考,他最终决定支持议和。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对妻子说道,"我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前途,要为国家着想。"

这种观念在中低级官员中逐渐传播,为议和增加了不少支持力量。

三天的时间很快过去了,朝廷内部的态度基本明朗:支持议和的力量略占上风,但反对的声音依然很强烈。

在这种复杂的政治博弈中,崇祯面临着艰难的决择。他必须在各种利益和观点之间寻找平衡,做出最终的决定。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