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顺闯王 > 第12章 使者启程京师潜入(第2页)

第12章 使者启程京师潜入(第2页)

"嘘,小声点,这话传出去可不得了。"

赵维新仔细听着这些对话,对明朝的财政困难有了更首观的认识。看来崇祯确实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为议和创造了有利条件。

接下来的几天,赵维新以商人的身份在京师各处活动,暗中收集着各种信息。他拜访了一些商户,了解经济状况;在茶馆酒楼中听取民间议论,把握舆论动向;甚至通过一些特殊渠道,获得了一些朝政内幕。

通过这些调查,他对明朝的现状有了全面的了解:

财政方面,国库空虚,入不敷出。为了筹集军饷,朝廷不得不加征各种税赋,但效果有限,反而激起了更多民怨。

军事方面,军队战斗力低下,装备陈旧,士气不振。许多将领腐败成风,克扣军饷,导致士兵不满。

政治方面,朝廷内部党争激烈,东林党与其他派别矛盾重重,很难形成统一的政策。

民情方面,百姓生活困苦,对朝廷怨言很多,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支持李自成的声音。

"时机确实成熟了。"赵维新在心中做出判断。

西月初八这天,赵维新决定开始正式的接触行动。他的目标是礼部侍郎钱谦益。根据他的了解,钱谦益在朝中处境确实比较尴尬,既不被东林党完全接纳,也不属于其他明确的派别,正是最有可能争取的对象。

要接触钱谦益,需要一个合适的机会。赵维新想到了一个办法——通过文人聚会。

在京师,文人雅士经常举办各种诗会、文会,讨论学问,交流思想。钱谦益作为朝中的文学之士,经常参加这类活动。

通过客栈掌柜王大同的介绍,赵维新了解到三天后将在城西的望湖楼举办一场文人雅集,届时会有不少朝中文士参加,钱谦益也在受邀之列。

"这是个好机会。"赵维新暗自决定。

为了确保能够成功接触到钱谦益,赵维新开始精心准备。他重新梳理了自己的身份背景,准备了一些足以展现才华的诗词文章,还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钱谦益的个人喜好和政治倾向。

同时,他也在暗中观察着京师的政治动态。通过与一些消息灵通人士的接触,他了解到朝中确实有一些官员对当前的困境感到担忧,希望能找到新的解决办法。

"看来不是所有人都是顽固派。"赵维新心中有了更多信心。

西月十一日傍晚,望湖楼。

这座位于什刹海边的雅致楼阁,今日高朋满座。数十位朝中文士和京师名流聚集一堂,谈论学问,品茗论诗。

赵维新身着儒雅的长袍,在主人的引荐下进入会场。他很快就发现了钱谦益的身影——那是一个五十多岁的清瘦文士,正在与几位同僚低声交谈着什么。

"今日的主题是忧时伤世,诸位可以即兴作诗一首。"主持聚会的文士宣布道。

这个主题让在场的文士们都陷入了沉思。当今时局动荡,确实是"忧时伤世"的题材。

很快就有人开始吟诗,内容大多是感叹时局艰难,希望朝廷能够励精图治。但这些诗作大多比较平庸,没有什么新意。

轮到赵维新时,他清了清嗓子,朗声吟道: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一出,全场顿时安静下来。虽然这是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但在当前的时局下,确实非常贴切,而且气势磅礴,感人至深。

钱谦益眼前一亮,忍不住赞道:"好诗!这位先生的诗作气势非凡,令人敬佩。"

赵维新谦逊地拱手:"过奖了,只是有感而发罢了。"

"敢问先生尊姓大名?"钱谦益主动询问。

"在下赵维新,山西人氏,久仰钱大人大名。"

就这样,两人开始了初步的接触。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