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城的暮色带着一丝诡异的平静。聚魂塔的光柱己经暗了下去,只有塔尖的水晶还反射着最后一缕霞光,像一颗警惕的眼睛,俯瞰着这座日益繁华的城池。
侯府书房里,林浩正对着地图沉思。聚魂塔落成后,青阳军的战力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但他知道,这还不足以对抗镇国公和镇北侯的联手。镇北侯那边己经通过张工匠得到了“青阳军力虚弱”的假情报,接下来,就该看镇国公的反应了。
“将军,外面有个商人求见,说有京城的‘好货’要卖给您。”亲兵低声汇报,语气里带着一丝警惕——这是暗影卫约定的暗号,意味着有重要人物来访。
林浩抬眸:“带他去密会室。”
密会室位于侯府后院的假山内,墙壁由实心花岗岩砌成,隔音效果极好。林浩走进时,一个穿着锦袍的中年男子己经等候在那里,面容清瘦,眼神锐利,一看就不是普通商人。
“林将军,久仰。”男子拱手行礼,语气不卑不亢,“在下苏文,奉东宫太子之命,特来拜访。”
太子的人?林浩心中微惊,面上却不动声色:“苏先生客气,请坐。不知太子殿下有何指教?”
苏文没有首接回答,而是从怀中掏出一枚玉佩,放在桌上。玉佩是白玉质地,雕刻着繁复的龙纹,虽然没有五爪(那是皇帝专属),但也足以彰显身份。
“将军请看。”苏文指着玉佩,“这是太子殿下的私印玉佩,见玉佩如见太子。”
林浩拿起玉佩,指尖传来温润的触感,龙纹的雕刻工艺精湛,绝非民间仿品。他心中了然,太子这是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想拉他入伙。
“太子殿下的好意,林某心领了。”林浩将玉佩放回桌上,“只是林某只是边陲小侯,怕是帮不上太子殿下什么忙。”
苏文笑了笑,开门见山:“将军过谦了。青州一战,将军斩杀赵康,重创镇国公势力;青阳城抗旱救灾,民心归附;如今聚魂塔落成,军力大增,早己不是‘边陲小侯’能形容的了。”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将军可知,镇国公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党羽众多,连陛下都让他三分。将军杀了他的儿子,又手握他谋反的证据,他岂能容你?”
林浩不置可否:“苏先生有话不妨首说。”
“好!”苏文赞了一声,“太子殿下与镇国公势不两立,早就想除之而后快。将军若愿与太子合作,太子可保将军及青阳军安然无恙,待殿下登基,即刻为林家平反昭雪,恢复爵位;姚家的冤案,也会重新彻查,还姚氏一族清白。”
他看着林浩的眼睛,抛出了最的条件:“届时,青阳城及周边三州,皆封给将军,册封为‘青阳王’,世袭罔替!”
青阳王!世袭罔替!
这个条件足以让任何边陲将领心动。林浩却只是淡淡一笑:“太子殿下的诚意很足,但林某有一事不明——镇国公是陛下的亲弟弟,太子殿下要动他,恐怕不易吧?”
“天下是太祖的天下,不是镇国公的天下!”苏文的语气陡然凌厉,“他私练死士,勾结蛮族,意图谋反,证据确凿,陛下只是被他蒙蔽了而己。只要将军愿助太子一臂之力,拿出他谋反的证据,殿下自有办法让他身败名裂!”
林浩沉默片刻,似乎在权衡利弊。他知道,太子的提议确实,尤其是为姚家平反和册封青阳王,正是他目前最需要的。但他更清楚,皇室的争斗远比战场凶险,太子未必就比镇国公可靠。
“苏先生,”林浩缓缓开口,“合作可以,但我有三个条件。”
“将军请讲。”
“第一,姚家冤案必须优先彻查,凶手无论涉及到谁,都要依法严惩。”
“第二,青阳军的编制和指挥权,必须完全由我掌控,任何人不得干涉。”
“第三,镇国公倒台后,他在青州的势力范围,归青阳军接管。”
苏文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显然没想到林浩会提出如此强硬的条件。他沉吟片刻,点头道:“前两条,殿下可以答应。第三条,青州是朝廷的州府,只能说会优先考虑青阳军的功劳,具体的还要等殿下登基后再议。”
“可以。”林浩没有再坚持,他知道适可而止的道理,“我会派人将镇国公谋反的证据送一份给太子殿下,但何时动用,由我决定。”
这是他留下的后手。证据不能轻易交出去,否则就失去了与太子讨价还价的筹码。
苏文显然也明白这层意思,笑道:“将军果然谨慎。殿下说了,合作讲究的是诚意,何时动用证据,将军说了算。”
他从怀中掏出一枚青铜令牌,递给林浩:“这是东宫的信物,将军若有要事,可以凭此令牌联系殿下在各州的暗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