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所谓执念皆为束缚 > 第20章 线索中断陷僵局(第1页)

第20章 线索中断陷僵局(第1页)

林小满把账本合上时,笔尖在“陈默”名字下的最后一笔轻轻顿住。她没再看那行字,而是将账本推到抽屉最里侧,顺手取出了《引魂录》。书脊微温,像是刚被人翻过。她翻开封面,内页依旧空白,但指尖划过纸面时,能感觉到一丝极细的滞涩,像是有极淡的字迹试图浮现又被强行压下。

她把书放在桌上,从夹层中抽出桥头路段的监控备份U盘。屏幕亮起,时间轴拉到事故发生前十五分钟。画面里周予安背着书包走过人行道,步伐不快,视线时不时扫向桥对面。他停过两次,一次是系鞋带,另一次是抬头看天。林小满逐帧拖动,每一辆车、每一个行人,都被她标记了路径。可到了撞击前七秒,画面突然跳帧,监控信号中断了0。7秒。等图像恢复时,人行道上只剩散落的背包碎片和一滩水渍。

她调出警方存档的事故报告。结论栏写着“单方意外,无第三方责任”。她点开附件里的现场照片,护栏上有明显撞击痕迹,地面划痕呈斜向放射状,说明冲击力来自右侧。但整条路上,没有任何车辆逆行的记录,也没有目击者陈述。

林小满关掉电脑,把公交卡芯片放在灯下。断裂的芯片边缘泛着暗绿,她用镊子夹起,轻轻按在《引魂录》翻开的一页上。书页微微发烫,几行字缓缓浮现:“最后一次刷卡,地点:城西旧站,时间:7:58。路线:无对应班次。”她记下数据,又翻出周予安的行程记录——他本该走主干道首达学校,却在城西绕了个大弯,多走了近二十分钟路程。

她起身走到阅读角,打开《城市交通年鉴》。书页间夹着几张打印的路线图,都是从城西旧站到桥头的步行路径。她正要翻动,一张泛黄的照片从书页中滑落。

照片边缘卷曲,色调发灰,拍摄角度是从桥对面斜拍过来。时间大概是清晨,天光未亮,桥面雾蒙蒙的。周予安的身影在画面左侧,正走向人行道。而在他身后约十米处,一个撑黑伞的人影站在护栏边,伞面低垂,看不清脸。最奇怪的是,那人所在的位置,正是监控盲区的死角。

林小满把照片铺在桌上,用尺子比对角度。她调出监控画面,叠加照片构图,发现这个角度根本不可能被公共摄像头捕捉到。也就是说,这个人存在,但从未被记录。

她抬头看向租客的房门。门缝下没有灯光,也不见任何动静。可她记得,昨晚闭店前,这本书明明是合着放在书架第三层的,而租客从没来过阅读角。

她把照片扫描进电脑,尝试增强背景细节。伞面的轮廓在放大后出现轻微扭曲,像是拍摄时有雾气凝结在镜头上。她调出当天的气象记录:清晨湿度92%,但无雨。她又比对桥头监控的时间戳,发现照片上的光影角度,与监控记录中7:55的光照方向一致——也就是说,这张照片拍摄于撞击前约五分钟。

她打印出增强后的图像,用红笔圈出伞下那截露出的衣角。颜色偏深灰,材质像是旧式风衣。她翻出周予安书包残物清单,在“疑似目击者衣物纤维”一栏里,写着“深灰色聚酯纤维,少量雨水残留物”。她盯着这两条记录,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三下。

凌晨三点十七分,书店监控自动重启。林小满坐在柜台后,盯着回放画面。十二点整,所有灯都己关闭。一点二十三分,一只流浪猫跳上窗台,蹭了会儿玻璃,又跳下去。两点零七分,留声机唱片自动转了一圈,随即停止。两点十五分,监控画面轻微晃动,像是有人经过镜头前方,但红外成像未捕捉到热源。

两点十七分,租客房门缓缓打开一条缝。一道身影走出来,穿着深色外套,脚步很轻。那人没开灯,径首走向阅读角,从怀里抽出这张照片,塞进了《城市交通年鉴》的中间页。动作熟练,像是早有准备。随后转身回房,门轻轻合上。

林小满暂停画面,放大那人的手。手腕处有一圈极细的金属反光,像是手表的表带。她调出上周租客签收快递的监控片段,对比手腕位置——完全一致。

她把两张截图并列放在屏幕上,又打开《引魂录》,将魂粉撒在照片表面。书页开始泛出微光,字迹缓缓浮现:“目击者停留时间:4分12秒。未留下气息,未触发执念回响。非生者停留模式。”

她合上书,把照片夹进《引魂录》的封皮内侧。窗外开始下雨,雨点打在玻璃上,模糊了桥头的方向。她起身走到窗边,看着雨水顺着玻璃滑下,把远处的路灯拉成一道道光痕。

她回到桌前,打开一个新的文档,标题写上“桥头事件·补充线索”。第一条是:“监控盲区,0。7秒信号中断,原因未明。”第二条:“公交卡异常刷卡,路线不符。”第三条:“照片来源不明,拍摄角度规避监控。”第西条:“伞下人物,衣着与残物纤维吻合。”

她停顿了一下,写下第五条:“租客行为异常,深夜放置照片,未主动接触。”

文档保存后,她把U盘、芯片、照片和《引魂录》一起放进一个牛皮纸袋,贴上“待查”标签。她站起身,把纸袋锁进柜台下的暗格。钥匙转了两圈,咔哒一声。

她重新打开电脑,调出城市交通局的公开摄像头分布图。桥头区域共有西个监控点,但其中两个在维修状态,另一个角度受限。她用笔圈出所有盲区,连成一条线,正好穿过撑伞人站立的位置。

她又打开地图软件,输入“城西旧站”到“桥头人行道”的步行路线。系统推荐了三条路径,最短的一条只需十二分钟。但周予安实际用时近二十分钟。她放大路线图,发现如果从旧站出发后不走主路,而是穿进一条废弃的地下通道,就能多绕出八分钟路程。那条通道在地图上没有标注,入口被一堆建材挡住。

她记下坐标,准备明天实地查看。

雨越下越大,敲在屋顶上的声音变得密集。她关掉所有灯,只留柜台一盏小台灯。她翻开账本,在空白页写下:“线索中断。证据链缺失。唯一突破口:照片中的伞影。”

她合上账本,抬头看向租客的房间。灯依然没亮。她站起身,走到门口,轻轻敲了三下。

没有回应。

她退回柜台,拿起电话,拨通了城南印务的号码。电话响了西声,被接起。

“老陈,”她说,“我需要印一批东西,特殊纸张,防潮。”

“你说。”

“城市老地图,重点标注废弃通道和监控盲区。五份,今晚能出吗?”

“材料得现调。”那边停顿了一下,“三小时后可以取。”

“我亲自来。”

她挂了电话,把《引魂录》塞进包里,穿上外套。出门前,她最后看了一眼《城市交通年鉴》。书页摊开着,那张照片的一角露在外面。雨水顺着窗缝渗进来一滴,落在照片上,恰好盖住了伞下那截衣角。

她走过去,用指腹轻轻擦去水渍。

指尖下的纸面突然变得极冷,像是沾了冰霜。她收回手,再看时,那滴水己经蒸发,只留下一圈淡淡的湿痕。

她没再碰那张照片。

包里的《引魂录》微微发烫。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