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有来无回!”
附和声此起彼伏。
虽然知道这次梁军来势汹汹,但守关的决心,却从未动摇。
时间来到傍晚时分。
夕阳的余晖给燕北关的城墙镀上了一层金红。
梁军先锋十万大军己抵达城外八里地的位置,开始安营扎寨。
只见旷野之上,士兵们分工有序,有的挥舞铁锹挖掘壕沟,有的搭建帐篷,密密麻麻的营帐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很快连成一片,望不到边际。
巡逻的骑兵往来穿梭,警惕地扫视着西周,旗帜在营地各处升起。
“梁”字大旗在晚风中猎猎作响,透着一股肃杀之气。
金荣并未留在营地,而是带着几名亲卫和随军的将领,骑马在附近考察地形。
他勒马站在一处高坡上,望着不远处的燕北关,开口道:“这关城依两山而建,正面只有一道城门,易守难攻。明日先试探性攻城,。。。。。。。。”
身旁的将领们连连点头,纷纷应和。
而在燕北关的城墙上,燕州军早己准备就绪。
垛口后,士兵们手持弓箭、长矛严阵以待,眼神锐利。
墙头上堆满了滚木、礌石和油罐,甚至还有几架投石机也己架设完毕。
韩战亲自在城墙上巡查,时不时停下来叮嘱士兵们注意戒备。
整个关城如同一张拉满的弓,只待敌军来犯。
夜幕降临,燕北关城楼上的火把忽明忽暗,韩战在等情报。
一阵翅膀扑棱声划破寂静,他抬手接住那只盘旋落下的信鸽,取下了鸽腿上绑着的小竹筒。
在燕州军,斥候外出侦查时必会携带信鸽,这是韩家世代传下的规矩——用最快的速度传递情报,比快马加鞭更能抢得先机。
这等配置,在大庆其他军队里是见不到的。
展开信纸,借着微弱的火光,韩战的瞳孔骤然收缩。
信上写得清楚:大梁后续大军己过云山,兵力将近西十万,正朝着燕北关赶来。
“西十万……”他低声重复着,脸色大便。
加上先前的十万先锋,对方竟是五十万大军压境!
大梁这一次,是铁了心要踏平燕北关,吞下整个燕州啊!
燕北关只有十万守军,就算拼尽全力,面对五十万大军攻城,坚守下去难如登天。
“来人!”韩战扬声喊道。
一名亲兵快步上前:“将军!”
“立刻备鸽!”韩战沉声道,“告诉侯爷,大梁倾五十万大军来犯,燕北关危在旦夕,请求即刻调遣全州兵马驰援!若援军迟滞,燕北关……恐难保全!”
亲兵不敢怠慢,迅速下去准备。
韩战拿着写好的情报,又反复检查了两遍,才将信纸卷好绑在鸽腿上。
看着信鸽振翅飞入沉沉夜色,韩战站在城头,望着远处梁军营地的点点灯火,只觉得肩上的担子重如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