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淮海战役结束是什么时候 > 第235章 血战皮埃蒙特北卡罗来纳的僵持(第2页)

第235章 血战皮埃蒙特北卡罗来纳的僵持(第2页)

山地步兵军的士兵展现出了极强的山地作战能力。他们牵着骡马,扛着轻型迫击炮,在狭窄的山间通道里快速穿梭,避开美军的火力点,绕到美军据点的后方发起突袭。在进攻一座名为“鹰嘴崖”的据点时,山地步兵连的士兵们利用登山绳,从悬崖侧面的陡坡爬上去,悄悄靠近美军的碉堡,然后扔出一枚枚手榴弹,将碉堡内的美军士兵全部歼灭,整个过程仅用了20分钟,自身无一人伤亡。

机械化部队则在中间的开阔地带推进,遇到美军的碉堡和雷场,就用重型迫击炮和首瞄攻坚火炮摧毁;遇到美军的小规模反击,就用坦克和步兵战车组成防御阵型,将其击溃。但美军也调整了战术,采取“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术,在联盟军推进后,又悄悄返回,重新占领据点,给联盟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李二狗所在的团,奉命清剿“血岭”周边的3个小山头。在清剿第一个山头时,士兵们遭到了美军的伏击,伤亡了30余人;清剿第二个山头时,美军在山头上埋设了大量反步兵地雷,工兵部队用了2小时才清理完地雷,错过了进攻的最佳时机;清剿第三个山头时,双方展开了白刃战,士兵们用刺刀和枪托进行血腥的近战,最终联盟军以伤亡150余人的代价,才占领了山头。

这种逐个山头的清剿,异常艰难,每天推进的距离不足5公里,双方的伤亡都在不断增加。皮埃蒙特高原的丘陵地带,到处都是弹坑和碉堡残骸,士兵们的尸体散落在山坡上,鲜血染红了泥土,“血色丘陵”的称号,名副其实。

七、罗利助攻:河流沼泽的消耗战

在夏洛特方向激战的同时,联盟军新编第5集团军(由2个步兵师和1个机械化旅组成)从南卡罗来纳州东部出发,沿着沿海平原向北美卡罗来纳州首府罗利方向发起助攻,企图牵制美军兵力,减轻夏洛特方向的压力。

但罗利周边河流纵横、沼泽密布,美军利用这些天然地形,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在河流上炸毁桥梁,在沼泽里埋设地雷,在岸边的树林里部署狙击手和重机枪,形成了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防线。

联盟军的进攻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困境。在进攻一条名为“纽斯河”的河流时,联盟军的工兵部队试图架设临时桥梁,但美军的重机枪和迫击炮不停地射击,工兵们根本无法靠近河岸,先后有10余名工兵牺牲,桥梁架设任务被迫中断。

随后,联盟军调整战术,派出小股部队乘坐橡皮艇,从河流上游的浅滩偷渡,绕到美军的后方发起突袭。但河流上游的沼泽地布满了地雷,橡皮艇刚靠近浅滩,就触发了地雷,2艘橡皮艇被炸毁,船上的士兵全部牺牲。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们的兵力被分散了,伤亡也越来越大。”新编第5集团军军长刘敏少将看着战报,眉头紧锁。他决定暂时停止进攻,先对罗利周边的地形和美军布防进行详细侦察,再制定新的作战计划。

但美军并没有给联盟军喘息的机会,反而发起了反击。美军的小股部队乘坐小船,从沼泽里悄悄靠近联盟军的阵地,发起偷袭,炸毁了联盟军的2门迫击炮和3辆卡车,然后迅速撤离。联盟军的士兵们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在沼泽和树林里与美军展开拉锯战,每天都有士兵伤亡,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罗利方向的助攻,彻底变成了残酷的消耗战。

八、空中绞杀:铁路线上的生死较量

随着战役的僵持,空中和后勤逐渐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联盟空军倾尽全力,对美军从弗吉尼亚州通往北卡罗来纳州的铁路和公路枢纽进行轰炸,试图切断美军的援军和补给线;美军空军也拼死抵抗,派出大量战机,与联盟空军展开激烈的空战,同时保护己方的补给线。

每天清晨,联盟空军的18架“猛禽”攻击机和12架“长风”远程战斗机,都会分成多个小队,对北卡罗来纳州境内的铁路桥梁、公路枢纽和美军补给站进行轰炸。在轰炸一座名为“丹河铁路桥”时,联盟空军的战机遭到了美军30门高射炮和5套防空导弹系统的拦截。“猛禽”攻击机采取“低空突防”的战术,贴着地面飞行,避开防空导弹的射程,然后突然拉升,对桥梁发起轰炸,“轰隆!轰隆!”4枚精确制导炸弹命中桥梁的桥墩,桥梁瞬间坍塌,美军的铁路补给线被切断了一条。

美军空军则派出24架P-51战斗机,对联盟空军的轰炸小队进行拦截。在北卡罗来纳州中部的上空,双方战机展开了激烈的空战。联盟军的“长风”战斗机凭借更快的速度和更精准的火控系统,逐渐占据上风,先后击落了8架P-51战斗机;美军战机也不甘示弱,击落了联盟军2架“猛禽”攻击机。空中的爆炸声、战机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惨烈的空战画面。

除了空战,双方的后勤车队也成为对方攻击的目标。联盟军的补给车队在运输途中,经常遭到美军战机的轰炸;美军的补给车队也会被联盟空军的战机盯上,一旦发现,就会遭到猛烈攻击。为了保护补给车队,双方都派出了大量战机和地面部队进行护送,铁路和公路线上的生死较量,每天都在上演。

九、堑壕对峙:一战式的消耗僵局

数周的血战过后,联盟军虽然在北卡罗来纳州南部占领了部分城镇和丘陵,却未能突破美军的核心防线,夏洛特和罗利依然在美军手中。前线逐渐变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般的堑壕战景象——双方在皮埃蒙特高原的丘陵地带,挖掘了密密麻麻的战壕,战壕里积满了雨水和泥泞,士兵们穿着湿透的作战服,在战壕里坚守阵地;战壕之间是宽约50米的无人区,里面布满了地雷和铁丝网,偶尔有士兵试图穿越无人区,都会遭到对方的火力打击。

李二狗所在的团,负责防守一条长约2公里的战壕。每天,士兵们的任务就是在战壕里巡逻、擦拭武器、修复工事,偶尔与美军进行零星的交火。战壕里的生活异常艰苦,没有干净的水,没有新鲜的食物,士兵们只能靠压缩饼干和罐头充饥,很多人患上了感冒和皮肤病,但没有人抱怨,依然坚守在阵地上。

一天晚上,美军发起了小规模反击,约500名美军士兵越过无人区,向联盟军的战壕发起冲锋。李二狗带领班里的士兵,用步枪、机枪和手榴弹进行反击,子弹像雨点一样射向美军士兵,手榴弹在美军士兵中爆炸,成片的美军士兵倒下。经过2小时的激战,美军的反击被击溃,联盟军也伤亡了100余人,战壕里到处都是尸体和血迹。

这种堑壕对峙,消耗着双方的生命和物资。联盟军每天的伤亡都在500人以上,美军的伤亡也不相上下。前线的士气逐渐低落,士兵们开始厌倦这种无休止的消耗战,渴望能尽快打破僵局,结束战斗。

第235章:血战皮埃蒙特——北卡罗来纳的僵持

十、战略反思:战场转向的考量

“山巅”战役僵持一个月后,苏然在“联盟之心”召开了战略会议,看着北卡罗来纳州的战报,面色凝重。战报显示,联盟军在北卡罗来纳州共伤亡4。2万人,其中阵亡1。5万人,损失坦克280余辆、战斗机70余架、补给车600余辆;美军伤亡4。5万人,其中阵亡1。6万人,损失坦克320余辆、战斗机90余架,但美军依托本土优势,兵力和物资能够快速补充,而联盟军的后续兵力和补给,需要从古巴和查尔斯顿港输送,难度越来越大。

“再这样耗下去,我们的精锐力量会被一点点磨掉。”苏然手指敲了敲地图上的皮埃蒙特高原,“美军己经摸清了我们的攻坚套路,又依托地形构筑了纵深防线,继续强攻北卡,只会陷入更大的消耗战,得不偿失。”

参谋长安德烈立刻补充道:“根据侦察机传回的情报,美军为了守住北卡,从西部的肯塔基州和印第安纳州抽调了大量兵力,导致美国中西部的防御出现了缺口。如果我们转向进攻中西部,或许能打美军一个措手不及。”

新编第3集团军军长陈明少将也附和道:“夏洛特和罗利的美军防御己经固化,硬啃下来至少要再付出3万人的伤亡。不如留下部分兵力,继续对北卡进行‘围而不打’,牵制美军主力;主力则向西机动,进攻肯塔基州,控制密西西比河沿岸的交通线,切断美军东西部的联系。”

李二狗所在团的团长,作为前线基层指挥官代表,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前线士兵己经连续作战两个多月,疲惫不堪,急需休整。如果转向中西部,既能让部队在机动中得到短暂调整,也能避开皮埃蒙特的复杂地形,发挥我们装甲部队的优势。”

苏然认真倾听着众人的建议,目光在地图上从北卡罗来纳州移到中西部的肯塔基州、田纳西州,沉思许久后说道:“就按这个思路调整战略。第一步,留下新编第4集团军和山地步兵军的1个师,继续在北卡牵制美军,采取‘小规模袭扰+空中遮断’的战术,不让美军有机会抽调兵力支援中西部;第二步,新编第3集团军、第5集团军以及山地步兵军的2个师,在夜色掩护下向西机动,目标首指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维尔——这座城市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重要港口,控制它就能切断美军东西部的水运补给线;第三步,空军和海军继续强化对东海岸的封锁,防止美军从东部沿海调兵支援中西部,同时保障查尔斯顿港的补给畅通。”

他顿了顿,又强调道:“此次战略转向,关键在于‘隐秘’。机动部队必须严格执行电子静默,避开美军的侦察范围,确保在抵达肯塔基州前,不被美军察觉战略意图。”

会议结束后,各部队立刻开始准备。留下牵制美军的部队,故意增加了对夏洛特外围的袭扰频次,甚至发起了几次小规模的佯攻,制造“联盟军仍要强攻北卡”的假象;向西机动的部队,则在深夜悄悄撤离阵地,沿着预先规划好的乡村小路,向肯塔基州方向推进,坦克和战车的轮胎包裹了降噪套,士兵们轻手轻脚,尽量不发出一点声响。

十一、前线休整:战壕里的短暂喘息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