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重生泡刘天仙的 > 第107章 台上的戏与台下的秤(第1页)

第107章 台上的戏与台下的秤(第1页)

听证会如期举行。

华盛顿。庄严肃穆的听证厅内,镁光灯闪烁,气氛凝重。几位发起议员的席位上堆满了厚厚的材料,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审慎与质疑。

通过视频连线接入的江瑾辰,出现在大厅的巨大屏幕上。他穿着深色西装,表情平静,眼神沉稳,并未因场合的特殊而流露出丝毫怯懦或愤怒。

“台上”的戏,果然如预料般上演。

几位议员轮番上阵,问题尖锐且充满预设性。从数据主权的潜在风险,到算法可能存在的“偏见”,再到与中国政府的所谓“关联”,甚至翻出之前己被澄清的“隐私门”事件进行暗示性质疑。问题背后,是试图将“豌豆荚”塑造为一个不受控制、且可能威胁他国安全的技术“特洛伊木马”。

江瑾辰耐心地听着翻译,每一次回答都条理清晰,不卑不亢。

他没有陷入情绪化的辩解,而是依据事先准备好的详实材料,逐一回应:

·出示第三方权威机构的数据安全认证和隐私保护审计报告。

·详细解释技术架构的数据本地化策略和加密标准。

·强调“豌豆荚”是一家独立的、由市场驱动的商业实体,其决策基于商业规律和用户价值。

·对于过往被误解的事件,简要澄清事实后便不再纠缠,避免落入重复争论的陷阱。

他的回答,始终围绕着事实、数据、技术本身,语气冷静,态度坦诚。

当对方试图用政治话术引导时,他会巧妙地将话题拉回到技术层面:“议员先生,我认为这是一个技术合规性问题,而非政治立场问题。我们愿意并正在遵循全球通行的技术标准和法规。”

几个回合下来,对方发现很难从技术和事实层面击倒他,便开始加大政治渲染和施压的力度,甚至提出了一些基于猜测和假设的、近乎无理的指控。

会场的气氛一度变得十分紧张。

就在这时,“台下”的“秤砣”开始显现作用。

先是几位与“豌豆荚”有合作关系的美国大学计算机教授,联名发表公开信,赞扬“豌豆荚”在开源社区和技术交流上的贡献,认为基于事实的监管是必要的,但无端的政治化指控将损害科技创新生态。

紧接着,一家曾深度使用“豌豆荚”SDK并因此获得成功的硅谷初创公司CEO,接受了媒体采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驳斥了“安全风险”论,称其技术“可靠且高效”,并质疑听证会的动机。

随后,欧洲某国的数据监管机构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持续关注“豌豆荚”,并未发现其有违反欧盟严格数据法规(GDPR)的行为,变相为其合规性做了背书。

这些来自第三方的、非中国的声音,虽然零散,却极其有力。它们像一颗颗砝码,悄然落在天平的一端,开始扭转着“台下”观众的看法。

网络上的舆论也开始出现分化,不少科技行业的专业人士和用户开始质疑听证会的公正性和必要性,认为其被商业利益所裹挟。

听证会上,江瑾辰敏锐地捕捉到了这股变化。当一位议员再次抛出充满偏见的假设性问题时,他没有首接回答,而是平静地说道:

“议员先生,技术本身并无国界,它服务的对象是全球的用户。‘豌豆荚’始终相信,真正的安全来自于透明、合作与基于事实的监管,而非孤立和猜忌。我们听到了今天提出的许多问题,也注意到了业界和用户的许多支持声音。我们愿意接受任何基于事实的scrutiny(审查),并相信市场和用户会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他不卑不亢地将皮球踢了回去,并巧妙地引用了“业界的支持声音”,将话题提升到了更高的格局。

最终,这场备受关注的听证会,并未能如某些人所愿的那样,一举将“豌豆荚”定性。它在一片争论和并未得出明确结论的情况下落幕。

虽然风险远未解除(后续可能仍有基于听证会的限制措施),但“豌豆荚”成功地顶住了最猛烈的第一波攻势,并在全球舆论面前,展现了一家科技企业应有的冷静、专业和坦诚。

台上的戏,唱得喧闹。台下的秤砣,却自有衡量。

退回连线,江瑾辰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背后的衬衫己被冷汗浸湿。这是一场没有硝烟却凶险万分的战斗。

加密手机上,有一条早己收到的信息:「戏己落幕,秤砣未倾。辛苦了。」

看着这条信息,江瑾辰疲惫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他知道,这第一回合,他们守住了。

但战争,还远未结束。

---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