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择落定,便不再回头。两人如同经验丰富的船长,在看清星图后,果断调转舵轮,驶向选定的航路。新的征程,正式启幕。
江瑾辰:布局与落子
“星火”生态的全球扩展,绝非一蹴而就。江瑾辰深谙此理。他没有被雪片般的合作邀约冲昏头脑,而是制定了清晰的“三步走”策略:
1。深耕样板(新加坡):集中最优势资源,确保新加坡项目高标准落地,将其打造成无可挑剔的“示范工程”,成为说服后续合作者最有力的证据。
2。聚焦核心(欧盟东南亚):将后续拓展重心放在对数据主权和先进技术需求迫切、市场规范相对清晰的欧盟和东南亚地区,避免过早陷入过度复杂的市场。
3。构建联盟(技术标准):积极推动“星火”架构中部分核心模块成为国际行业标准的一部分,通过技术标准的渗透,实现更深层次、更广泛的影响,而非仅仅依赖项目合作。
在公司战略会议上,他清晰地阐述了这一思路:“我们要的不是数量的堆砌,而是质量的标杆和规则的参与权。每一个落子,都要经过深思熟虑,都能在未来连成一片。”
他亲自牵头,组建了数个精干的前期拓展小组,分赴不同目标区域进行细致的市场调研和初步接洽。节奏稳扎稳打,目标清晰明确。一场围绕未来数字基建构筑权的、更加宏大却也更加隐蔽的布局,悄然展开。
刘亦菲:沉浸与破茧
刘亦菲最终选择了那部小成本文艺片——《静默的河》。正如她所说,这个故事和人物让她有种“非说不可”的冲动。
与《凤唳千秋》的宏大叙事和华丽制作截然不同,《静默的河》剧组规模小得多,氛围更加内敛和专注。拍摄地选在了一个偏僻冷清的小城镇,故事围绕一位因童年创伤而选择性失语的女性和小镇上形形色色的边缘人物展开。
这对刘亦菲而言是全新的挑战。她需要彻底褪去明星光环,抹掉所有表演的痕迹,真正“成为”那个沉默、敏感、内心却暗流汹涌的角色。没有华丽的台词,表演全靠眼神、微表情和肢体语言。
开拍初期,她经历了短暂的适应阵痛。导演要求极高,一个眼神不对,一个走位略显刻意,都会要求重来。她常常一场戏拍完后,独自一人在河边坐很久,慢慢从角色压抑的情绪中抽离。
但她乐在其中。这种纯粹的、近乎折磨的创作过程,让她感受到了表演最原始的快乐和痛苦。她主动要求素颜出镜,穿着角色破旧的衣服在小镇上生活,观察那些沉默寡言的当地人。
她仿佛在进行一次艺术的“破茧”,褪去所有过往的技巧和光环,试图触摸表演的本质。过程艰辛,但她眼中燃烧着从未有过的、纯粹的热爱光芒。
遥望与并进
两人的生活节奏再次变得不同。江瑾辰频繁进行越洋视频会议,审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市场分析报告。刘亦菲则沉浸在偏僻小镇,手机信号时好时坏,偶尔发来的消息也带着角色的沉静气息。
他们交流的时间变少了,但内容却更深。江瑾辰会和她分享开拓新市场时遇到的文化差异趣事,刘亦菲则会偶尔诉说塑造角色时遇到的瓶颈和突破。
他们不再仅仅是恋人,更像是彼此最坚定的欣赏者和同行者。在各自选择的、截然不同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他知道她正在完成一次重要的艺术蜕变,她亦明白他正在布局一个庞大的商业未来。
他们无需时刻相伴,因为心之所向,皆是同一片星辰大海。只是启航的码头不同,航行的方式各异。
但目标,都在远方。
启幕之后,好戏方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