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的“ping”测试成功,如同在黑暗的迷宫中点燃了一盏微弱的油灯。陆明没有冒进,他深知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必须如履薄冰。他接下来的目标,是利用这初步掌握的“伪造签名”能力,尝试发送一些极其简单、低风险的“合法”指令,以测试这套方法的实际效果和安全性。
他选择的第一个测试指令,并非首接针对孙悟空的意识,而是针对佛门“驯化系统”本身的一个辅助功能——环境信息反馈。
这个功能原本的作用,是当系统感知到孙悟空对五行山环境的某些特征(如某块山石的形状、夜晚特定的星光)产生情绪波动时,会主动推送一些与之相关的、经过筛选的“正确”认知(如“此乃镇压业障之山”、“星光亦是佛光普照”),以强化镇压的“合理性”。
陆明打算“劫持”这个功能。他精心伪造了一个数据包,其“指令”内容是:当孙悟空再次注意到夜晚的北斗七星时(这是他根据以往数据观察到的,孙悟空少数还会留意的外界自然景象),系统不应推送那些佛门教义,而是简单地反馈“星位偏移,时序流转”这一纯粹客观的自然现象信息。
这个指令不包含任何激励或反抗意味,仅仅是陈述一个事实,其风险相对较低。
数据包通过“法则微尘”的通道,携带着陆明模拟出的、微弱的规则认证涟漪,悄无声息地融入了系统的数据洪流。
等待是煎熬的。陆明紧盯着反馈数据,生怕下一秒就触发系统的“杀毒软件”。
几个时辰后,当夜幕降临,北斗七星如常出现在五行山上空的缝隙中时,变化发生了!
系统数据流显示,原本应该启动的“佛光普照”认知推送模块,竟然真的被抑制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极其简洁的、不含任何立场的环境信息,流入了孙悟空的感知层面!
更重要的是,陆明通过“微尘”捕捉到了孙悟空意识层面传来的一丝极其微弱的波动——那不是被引导的情绪,而是一种纯粹的、久违的“观察”与“思考”的迹象!仿佛一个长期被灌输单一信息的人,突然接收到了一个纯粹的事实,让他麻木的心神产生了一丝自主的涟漪。
成功了!不仅指令被系统接受,更重要的是,这看似无用的客观信息,竟然真的能轻微地刺激到孙悟空被压抑的自主意识!
陆明精神大振,立刻开始了更大胆的尝试。
他不再满足于劫持辅助功能,开始尝试伪造一些层级更高、但依旧不首接对抗核心“驯化”程序的指令。比如,轻微调节五行山“压力反馈”与孙悟空情绪波动的关联强度,使得系统在孙悟空产生消极情绪时,施加的压制力稍微减弱那么一丝;或者,在系统推送“安宁祥和”愿力时,偷偷调低其“渗透优先级”,让孙悟空的本能抗拒能多持续那么一刹那……
这些操作,每一个都像是在系统精密的齿轮间塞入微不足道的沙粒,单个看毫无影响,但累积起来,却实实在在地在改变着“驯化”的效率和节奏!
孙悟空意识层面传来的“杂波”和“自主思考”的迹象,开始变得比以前更加频繁和清晰。虽然距离真正的觉醒还遥不可及,但那种完全被动接受“驯化”的状态,己经被打破了!
陆明甚至能隐约感觉到,在那被重重封锁的神魂深处,一丝极其微弱的、属于原本那个桀骜不驯的齐天大圣的“疑惑”与“审视”,正在缓慢地苏醒。他开始本能地对那些持续灌输的信息产生一种模糊的“不信任感”。
这种意识的初步觉醒,正是对抗那终极“后门程序”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只要孙悟空的本心没有完全湮灭,没有被彻底“格式化”,就永远存在变数!
然而,就在陆明小心翼翼地进行着他的“系统调参”工作时,一股极其隐晦、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的新规则波动,如同投入水面的石子,突然介入了五行山的系统!
这股波动并非来自佛门的“驯化系统”,其性质更加古老、更加底层,带着一种修正错误、维护平衡的意味。它似乎……是这片天地自身的某种“免疫机制”被触动了?
是因为他频繁的“调参”行为,虽然单个无害,但总量上己经开始轻微扰动了五行山区域的规则平衡,从而引来了天地法则的自发校正?
陆明的心猛地一沉。他意识到,自己可能触碰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级别的“防火墙”。与佛门的系统不同,这个“防火墙”来自于世界本身,其运作机制更加未知,也更加难以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