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的雨丝像被扯散的棉絮,黏在老式居民楼的玻璃窗上。林秀芝用抹布擦到第三遍时,楼下突然传来搪瓷碗摔碎的脆响,紧接着是男人含混的咒骂和女人压抑的哭声。她手一顿,抹布在玻璃上划出歪歪扭扭的水痕,像道没愈合的疤。
“又吵了?”丈夫陈建军从阳台探进头,手里还攥着没拧干的拖把。他鬓角的白发被水汽浸得发亮,去年厂里买断工龄时染的黑发,如今正一截截褪成灰白。
林秀芝没回头,目光越过对面楼晾着的蓝白格子床单,落在三楼那扇始终拉着米色窗帘的窗户上。“张老师家的碗,估计是又没拿稳。”她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什么,“你拖完地去看看,上次买的创可贴还有吗?”
陈建军“嗯”了一声,拖把在地板上拖出沉闷的声响。这栋五十年代的苏式筒子楼里,家家户户的动静都像装了扩音器。张维桢家在二楼,和他们隔着三段回廊,可林秀芝总觉得那扇门后的气息,能顺着墙壁的裂缝渗进自家厨房。
她第一次见张维桢是在十年前的初秋。那天陈建军刚升了车间主任,厂里分了这套带阳台的房子,搬家时她正踮脚够衣柜顶上的纸箱,忽听楼下传来钢琴声。《致爱丽丝》的旋律被弹得磕磕绊绊,像个初学走路的孩子在摔跤,却执拗地不肯停下。
“是新来的张老师,”对门的王大妈抱着菜篮子经过,嗓门亮得能穿透琴声,“听说以前是大学教音乐的,丈夫没了,带着个傻儿子住进来的。”
林秀芝趴在阳台栏杆上往下看。二楼的回廊里,一个穿米白色连衣裙的女人正弯腰捡散落的乐谱,风掀起她半旧的裙摆,露出脚踝上一道淡粉色的疤痕。女人抬起头时,林秀芝看见她眼角的细纹里,盛着比秋阳更柔和的光。
后来才知道,那道疤是十年前留下的。张维桢的丈夫周明远是建筑设计师,当年为了救一个横穿马路的孩子,被卡车撞断了腿。卧床三年后,男人在一个雪夜吞了整瓶安眠药,床头柜上还摊着没画完的设计图。
“他总说拖累我们娘俩,”有次张维桢来借酵母粉,林秀芝留她喝了杯红糖水,女人捧着搪瓷杯轻声说,“可他不知道,他在的日子,连窗外的麻雀叫都比别人家长。”
那时张维桢的儿子周磊才八岁,眉目像极了父亲,只是眼神总有些涣散。孩子患有先天性自闭症,不会说话,却对声音格外敏感。每次陈建军开着那辆二手摩托车进院,周磊都会突然捂住耳朵尖叫,首到张维桢抱着他弹起钢琴,才能慢慢安静下来。
林秀芝的女儿陈瑶比周磊小两岁,梳着羊角辫,像只叽叽喳喳的小麻雀。有天她拿着颗大白兔奶糖跑下楼,非要塞进周磊手里。男孩猛地把糖打在地上,发出惊恐的呜咽。张维桢慌忙道歉,林秀芝却拉住她:“让孩子们自己待会儿。”
那天下午,林秀芝蹲在回廊的阴影里,看着女儿把奶糖捡起来,剥开糖纸塞进自己嘴里,然后对着周磊做鬼脸。周磊起初缩在母亲身后,后来竟慢慢探出头,指着陈瑶嘴角的糖渣,发出模糊的“啊”声。
“你看,”林秀芝碰了碰张维桢的胳膊,“他们懂彼此的话。”
张维桢的眼圈一下子红了。阳光穿过回廊的铁栏杆,在她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星星。
可这样的温暖,总被猝不及防的寒意打断。周磊十三岁那年夏天,把开水瓶打翻在陈瑶腿上。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惊动了半个院子,林秀芝冲进张维桢家时,看见女儿的小腿己经起了成片的水泡,而周磊缩在钢琴底下,死死咬着自己的手腕。
“对不起,我只是去倒杯水的功夫……”张维桢语无伦次地道歉,手忙脚乱地找烫伤膏,却把药瓶碰倒在地上。
陈建军赶来时,脸铁青得像要滴出水。他一把抱起陈瑶往医院跑,经过张维桢身边时,撂下句“以后看好你儿子”,声音冷得像冰。
那天晚上,林秀芝在医院守着女儿,陈建军独自回了家。凌晨三点,她接到王大妈的电话,说陈建军在楼下和张维桢吵了起来,男人把张维桢家的花盆都掀了。
林秀芝赶到时,看见陈建军正揪着张维桢的胳膊,而周磊蜷缩在钢琴底下,用头撞着琴腿。她冲过去推开丈夫,却被他狠狠甩开:“你看看瑶瑶的腿!你还护着她们!”
“他是个病人!”林秀芝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你跟个病人较什么劲?”
张维桢突然“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建军哥,你打我骂我都行,别吓着孩子。”她仰起脸,脸上还沾着泥土,“以后我再也不让磊磊出门了。”
月光从回廊的窗棂漏下来,照在女人颤抖的肩膀上。林秀芝的心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攥住,疼得喘不过气。
从那以后,二楼的窗帘就很少拉开了。偶尔林秀芝会听见钢琴声,却不再是《致爱丽丝》,而是断断续续的单音,像谁在黑暗里敲打着墙壁。
陈瑶的腿上留下了巴掌大的疤痕,夏天再也不肯穿短裤。有次林秀芝给她洗澡,孩子摸着疤痕问:“妈,周磊哥哥是不是不喜欢我?”
“不是的,”林秀芝轻轻吻了吻那片皮肤,“他只是不知道怎么说喜欢。”
可她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每次经过二楼那扇紧闭的门,心里都会泛起又酸又涩的滋味。像小时候偷喝了外婆酿的梅子酒,明知会醉,却总忍不住想再尝一口。
这天傍晚,雨终于停了。林秀芝端着刚包好的馄饨下楼,看见张维桢正蹲在回廊里捡碎瓷片,手指被划开了道口子,血珠滴在青灰色的水泥地上,像绽开的红梅。
“别动,”林秀芝放下碗,从口袋里掏出创可贴,“我来吧。”
张维桢没说话,只是低着头,肩膀轻轻耸动。林秀芝看见她脚边的乐谱上,有几滴晕开的水渍,分不清是雨水还是眼泪。
“磊磊又闹了?”林秀芝一边帮她贴创可贴,一边轻声问。
女人点了点头,声音哑得像被砂纸磨过:“他今天听见救护车的声音,就把碗摔了……明远以前最喜欢听救护车的声音,说那是生命在奔跑。”
林秀芝的心猛地一揪。她想起周明远卧床时,张维桢每天都会读建筑杂志给他听,男人虽然不能动,手指却总在床单上画着图纸的线条。有次林秀芝去送排骨汤,听见男人对妻子说:“等我好了,给咱儿子设计个带音乐室的房子。”
可那个房子,永远也建不起来了。
“瑶瑶呢?”张维桢突然问,“好几天没听见她的声音了。”
“在屋里写作业呢,”林秀芝笑了笑,“这丫头,越大越文静了。”
其实陈瑶是被陈建军锁在屋里的。自从上次被烫伤后,丈夫就不许女儿再靠近二楼。林秀芝知道他是心疼孩子,却总觉得那扇紧闭的门后,藏着谁也舍不得的温暖。
“尝尝馄饨吧,”林秀芝把碗递过去,“放了虾皮,鲜得很。”
张维桢接过来,指尖碰到温热的瓷碗,轻轻颤了一下。暮色漫进回廊,将两个女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两条缠绕在一起的藤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