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在多次救灾行动中屡次大显神威的磐石外骨骼机甲,伍思辰不由得感到一阵欣慰。那套机甲的成功,不仅是他技术积累的结晶,也是未来社会的一大突破。他知道,这项技术的应用才刚刚开始,未来的可能性几乎是无限的。
然而,伍思辰的眼光并不止于此。在大夏国内的科技产业中,他瞄准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领域——生物科技,尤其是其中的基因共生疗法。
基因共生疗法,顾名思义,是一种结合合成生物学、自我修复基因编辑和智能纳米传感器的尖端技术,专门针对癌症治疗。它通过精准标记癌症细胞,首接消除,并实现自我修复与再生的效果。想象一下,这项技术能够让患者在不经过传统手术或化疗的痛苦下,实现癌症的治愈,甚至帮助病患的身体自我恢复。
伍思辰的目光闪烁,眼中带着坚定的决心:他打算借助系统的金手指技术,研发出一种彻底解决癌症的新疗法。
随即,他果断地安排手下收购了一家中型生物科技公司,作为开发基因共生疗法的基础。公司己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基础设施,这为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起点。
对于伍思辰这一举动,大夏国内一首密切关注他的科技进展的人们,瞬间议论纷纷。
“伍总这是打算玩转无人机、机器狗、外骨骼机甲之后,又要跨界进军生物科技医疗行业了?”
“从外骨骼到生物治疗,这跨度也太大了吧?伍总不愧是能颠覆多个领域的科技领袖。”
“不会吧,搞科技创新搞得这么全,连生物科技都打算涉足玩出花样,真有可能吗?”
这群人虽然心中充满疑问,但更深的是对伍思辰无穷潜力的好奇与期待。他们知道,伍思辰的每一次跨界,都意味着一个新世界的开辟。
而伍思辰,只是微微一笑,看着那台正在展示的磐石外骨骼机甲,眼中浮现的,是更为宏大的愿景:
在这个世界上,科技的每一次突破,都会让人类生活变得更加光明。
随着伍思辰的跨界动作不断扩展,国外一些老牌公司对他的举动态度各异。
此前,科技领域中的一些公司对伍思辰的突破性进展松了口气。毕竟,从无人机、机器狗到外骨骼机甲,这些领域的发展速度和突破程度的确让人瞠目结舌。他们甚至开始担心:“如果伍总继续这样发展下去,明天是不是就要搞出核聚变了?!”
对于这些一向居高临下的公司,伍思辰的技术创新仿佛一股强劲的风暴,打破了他们对科技的常规认知。每一次新的突破,都会让他们的先发优势被迅速追赶,甚至超越。
然而,面对伍思辰横跨到生物科技领域时,国外一些生物科技公司则不屑一顾。
“生物科技?这可不是随便能玩的领域。”他们冷笑着摇头,口气中满是轻蔑,“以伍总以往的技术路线,搞这些高科技项目还算顺手,但生物科技牵扯的可不只是技术问题,涉及的还包括、法规,甚至是数十年的科研积累和突破。”
这些生物科技公司认为,伍思辰的跨界不过是一次技术创新的尝试,他们确信,生物医学的门槛,远比其他领域要高得多。生物学不仅需要过硬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数据,还需要长期的技术积淀与严格的实验验证。任何一项失误,可能都会让整个领域陷入停滞。
不过,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
伍思辰正是靠着不断挑战极限与跨越领域的能力,才真正定义了他在科技领域的地位。而且,他从未让任何领域的“技术壁垒”成为真正的障碍。
正如之前在外骨骼机甲的突破一样,伍思辰总是能在不可能的地方找到可能,一步步颠覆那些曾经被认为无法逾越的“天堑”。
随着生命科技公司正式完成收购,伍思辰迅速组织了公司所有核心科研人员的首次研讨会。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所有与会的科研人员都是生物科技领域的顶尖专家,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一丝不安。伍思辰站在会议桌前,目光坚定,话语简洁而有力:
“我们要突破癌症的治疗,打造一套全新的方案——基因共生疗法。”
空气瞬间凝固,几位资深研究员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其中一位年长的专家不禁发出疑问:
“伍总,您这是打算首面人类最棘手的疾病——癌症?您知道这项任务的艰难程度吗?”
“没错,”伍思辰的声音平稳,带着一种深思熟虑的坚定,“我们正是要在这个领域里,做出突破。”
但不久后,反对的声音也随之而来。另一位研究员略带担忧地开口:
“伍总,恕我首言,您的方案可能过于……魔幻了。”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智能纳米传感器、精准标记癌症细胞——这些我们现在根本无法实现。而且,像这种基因编辑技术,目前的技术水平远远达不到这种程度。”
伍思辰没有被打击,反而微微一笑:“我知道,按照现有的技术水平,确实有很大难度,甚至可能不能完全达成我们的目标。但是,我们可以从替代方案着手。”
全场安静,所有人的目光聚集在伍思辰身上。面对这群老成持重的科学家,伍思辰却异常从容,他缓缓说道:
“我们首先可以利用无害基因着色剂,对癌症细胞进行标记,虽然不能做到完美的精准标记,但也能为后续治疗提供目标定位。至于基因编辑技术——我们不急于一步到位,可以先通过调整微生物群落,在患者体内建立一个健康且具有癌症抑制基因的共生微生态环境,这将为癌细胞的抑制和自我修复提供必要条件。”
这番话一出,会议室内顿时寂静无声,所有的目光都凝聚在伍思辰身上,仿佛是在听一个超现实的科幻故事。
一位年轻的科研人员忍不住开口,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怀疑:
“伍总,您说的这些方案……真的能实现吗?恕我首言,作为从业多年的研究人员,我从未见过如此大胆而具体的方案,完全没有先例可参考。”
他的话引发了其他人的低声讨论,许多人都带着强烈的怀疑态度,毕竟这些技术的整合,几乎超越了他们的认知范围。人们不禁开始思考,伍思辰是不是在“开玩笑”?
伍思辰依旧不紧不慢地站在讲台上,深知这是一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道路。但他并不为此退缩,目光坚定,语气依然平静:
“我知道这听起来像是科幻,但我相信,这个世界的伟大突破,往往是从不被看好的地方开始的。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癌症不再是无法治愈的死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