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主角开局造无人机的 > 第18章 暴涨的订单与产能危机(第2页)

第18章 暴涨的订单与产能危机(第2页)

虞云瑶,新招的助理。

很快,办公室门被敲响。

“伍总,您找我?”虞云瑶站在门口,穿着浅蓝色衬衫与深灰长裤,打扮干净利落,一张年轻漂亮的脸庞带着一点紧张。

“进来,坐。”伍思辰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他思索片刻,开口道:“我这边想转一部分代工出去,把整机的塑壳、马达、框架、组装这些环节,外包给市场上的成熟企业。我们只保留飞控核心生产和最终测试。”

虞云瑶飞快点了点头:“是考虑到成本还是产能?”

“都有。”伍思辰笑了笑,“再说了,咱们这边人手紧张得很,我没兴趣在这半年里临时扩个千人团队出来再自己练兵。”

“明白。”虞云瑶拿出本子迅速记录。

“这样,你帮我联系几类厂家。”伍思辰声音平缓却带着压不住的节奏感,

“第一类是做塑料注塑和轻质合金件的;

第二类,是专门做小型电机、锂电池马达那一挂的零部件厂商;

第三类——联系一些老牌的和新兴的玩具制造厂商。”

虞云瑶刚把笔尖落到本子上,听到最后一类时微微一怔,抬头有些不确定地问:“玩具厂?我们现在接的是军工单,找玩具厂靠谱吗?”

“你这话说得倒像是看不起人。”伍思辰笑了笑,眉头却没松,“你别以为玩具厂就都是做小孩塑料飞机的,你查查像奥迪双钻、孩之宝那些做代工的,流水线调度、自动化模具系统,效率比很多‘军转民’背景的还高,尤其是动作快,反应机制灵活。”

他顿了顿,语气中多了一分意味深长,“而且你得明白,我们现在要的是规模化生产能力,不是搞什么纯正血统的标签工程。哪家能快、能稳、能出货,那就是好厂。”

虞云瑶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佩服。她刚从大学毕业,对工业供应链的认识还停留在课本和实习层面,而伍思辰这几句话,显然是从泥里摔打出来的经验。

“明白了。”她迅速调整思路,在本子上划出三类目标群体,还给每一类标了编号,以便后续分批联系。

伍思辰看她的动作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吩咐:“联系的时候别套话,也别客气,首接告诉他们:我这边有一块蛋糕,而且大得很。想吃,得快。合同先谈一批,干得漂亮,后面还有量翻倍的订单在后面躺着。”

“懂了。”虞云瑶收起本子站起身,动作干脆利落,“我马上去准备资料和名单。”

她走出办公室的脚步明显比进来时更快了一些,像是被什么点燃了。

伍思辰靠回椅背,望着她离去的背影,嘴角勾了勾。这个助理是新招的,但他很快发现,这个看起来柔弱文静的女孩,执行力和理解力比他见过的大多数老油条还强。更重要的是,她不问废话,不装懂,也不躲活。

他拿起桌上的水杯,抿了一口,脑子却己经飞快地转动开了。

生产线的重构必须马上提上日程。

原有工厂己经处于极限产能状态,再继续加班会出安全事故。而这时候,外包是唯一能快速复制和扩张的解法。

如果飞控核心是“魂”,那无人机本体就是“壳”。壳子可以标准化、规模化、流水线化,但魂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他早就计划好了,这批合作厂商,只做一件事——把壳子给我按图纸“做出来”,然后由自己团队完成核心导入、测试、校准,最后统一封装出厂。

这种模式看起来简单,但真正的难点是——找到足够可靠的“手”。

玩具厂,就是伍思辰筛选出的最具性价比的一类“手”。

这些厂子干惯了贴牌代工,工艺娴熟,供货周期短,质量控制在一定规格下是可控的。

更重要的是,他们极度饥渴订单。

伍思辰清楚,如果自己掌握了飞控核心,又掌握了这一批中国最强“手艺人”的产能,他就等于一脚跨进了整条产业链的上游。

而到那时,不是他等客户,是客户排队找他。

这就是工业的逻辑:谁能定义标准,谁就掌控节奏。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